電商贏利另辟蹊徑 獨營品牌戰拉開帷幕
蘇寧易購、京東商城、亞馬遜、天貓等大平臺電商的“價格競爭”激戰正酣,另一場看不到硝煙的戰爭———獨營品牌戰卻在唯品會、凡客、樂淘等垂直電商領域悄然打響。
在大家都誨談價格戰戰事激烈的同時,電商們已經開始借獨營品牌來搶奪利潤空間。
記者了解到,日前,唯品會宣布獲得獨家經銷權的品牌占比逾30%,超過900個;樂淘網也在加大力度開發“憤怒的小鳥”、“植物大戰僵尸”等聯合品牌的獨家經營;而凡客誠品繼5月推出N B A授權系列服裝之后,眼下正在熱推的歐洲杯官方授權服裝也斬獲30萬元/天的銷售額。
電商覓“獨營品牌”蹊徑
迄今,中國至少有7家平臺型電商巨頭投入了高達58億元的巨資來俘虜用戶,價格戰正打得如火如荼。這種“低價搶市”的手法雖不新鮮,卻頗為有效。
記者在2012第一季度中國B2C購物網站市場份額分布中獲悉,天貓以51.5%的市場份額穩居第一,京東商城以22.7%位居第二,第三位是亞馬遜,市場份額為3.5%。
但“與以往不同的是,如今B2C電商讓利幾千萬的宣傳已經不能再引起媒體的興趣,現在流行讓利幾億、甚至十幾億的大躍進。‘賠本賺吆喝式’的價格大戰,往往讓人自然聯想到假冒、偽劣、虛假,這是實實在在的‘負能量’。”webpower中國區總經理謝晶直戳要害。
瘋狂過后總歸恢復平靜
“唯品會相較于其他電商,側重點和優勢在于采取商家對客戶直銷的形式,減少了中間渠道串貨的可能,所售商品均有正品保證。”唯品會CEO沈亞表示,唯品會謹慎且負責任地對待每一筆融資,嚴格并合理控制高昂的推廣成本,更傾向于依靠扎實的營銷內功,以提高用戶體驗的口碑傳播獲取更多、更忠誠的回頭客。
唯品會方面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與唯品會合作過的品牌已超過3000個,其中獲得獨家經銷權的品牌超過900個,占比逾30%。
這是目前中國電商競爭的另一條主線,其精彩的看點正是,垂直類電商重新重視“持續深挖品牌價值”,回歸利潤挖掘。記者獲悉,樂淘網也在加大力度開發“憤怒的小鳥”、“植物大戰僵尸”等聯合品牌的獨家經營;而凡客誠品繼5月推出N BA授權系列服裝之后,眼下正在熱推的歐洲杯官方授權服裝也斬獲30萬元/天的銷售額。
“獨家授權”逐漸成優勢
唯品會、樂淘、凡客誠品等垂直電商對于“獨家授權”品牌的熱情,不亞于大平臺電商把控市場占有率的強烈欲望,“這讓我們進可攻、退可守,尤其是不卷入激烈的電子商務平臺之爭。”凡客誠品CEO陳年說,電子商務用戶轉移成本太低,必然導致價格戰的惡循環,“自有品牌或獨家經營品牌策略”可以保證商品的定價權在自己手里,這是優勢。
而據調查研究發現,消費者對某一零售商的忠誠度非常低,并把主要原因歸結于門店類型之間沒有足夠的差異性。而如果發展獨家品牌,可以形成零售市場的差異化優勢。
更大的誘惑興許在于,“以前VC們往往以銷售額增長率作為考核要求,而現在是以毛利率、資金流狀況來確定追加投資。”樂淘網副總裁陳虎對記者說,獨家經營品牌權重的增加有利于電商提升利潤。
“品牌戰”體驗塑造用戶
“品牌戰術”需要電商公司對其各個環節的運用進行深度挖掘和創新,操作的復雜程度遠遠大于“價格戰”。
以唯品會為例,“每天早上10點開始推送新品牌折扣商品,新上線的品牌展示與頁面前列,之前上線的品牌展示順序往下掉,一般每個品牌的上線周期為5至7天,每天上線的品牌數約為100個。其中,獨家合作的品牌超過30%。”唯品會C F O楊東皓告訴記者,閃購模式對倉庫的運營要求非常復雜,理論上每5天倉庫里的SK U的變化是100%。
到目前為止,唯品會已擁有超過1210萬注冊會員和總計超過170萬的客戶,重復購買用戶比率超過60%,來自重復購買用戶的訂單量占訂單總量的比重超過91%。
專家分析:創造一種獨一無二的用戶體驗場景,使任何普通用戶進入該特定體驗場景后,馬上具備了某種統一情緒或心境成為‘典型用戶’,“品牌戰術”講究的是“體驗塑造用戶”,而不是“返利購買用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