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產繭第一鎮高縣羅場鎮的產業化發展之路
日前,記者從高縣縣城乘車前往羅場鎮,途徑羅場鎮馬店村時,只見耀眼的陽光映射下,路邊的桑葉青翠欲滴,放眼望去,竟似一眼望不到頭。“這可是羅場鎮最大的桑園,足足有一萬多畝。”聽到記者贊嘆桑園繁茂,土生土長的司機師傅頗為熱心地告訴記者。
羅場鎮長期以來堅持不懈地抓蠶桑生產,走產業化的道路,已經連續八年穩坐川南產繭第一鎮的寶座了。該鎮現有桑園面積2.2萬畝,去年實現產繭1萬余擔,產值突破1000萬元,養蠶戶戶均收入5000元。
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正在采摘桑葉的馬店村蠶農鐘玉龍見到記者,臉上的笑容很燦爛,他告訴記者:“今年蠶繭價格高,每公斤賣30多元。前幾天,我的4張蠶繭就賣了5000多元,全年蠶繭收入可能超過2萬元。”
該鎮在發展蠶桑產業中,走“公司+合作社+農戶”道路,依靠龍頭企業高縣立華蠶繭有限公司的帶動發展,在全鎮14個養蠶村建立了14個蠶業合作社,入會成員達3000多戶;同時,建立科學養蠶示范區,打造近4000畝核心示范區,推行良種良育,技術人員全程跟蹤服務。
“不僅是蠶桑,我們這里漫山遍野都是寶。”該鎮鎮長單軍告訴記者,羅場鎮根據淺丘山區并存、山脈溝谷縱橫的特殊區位條件,科學規劃構建了山區茶葉茶花經濟帶、淺丘平壩蠶桑經濟帶和河谷竹業經濟帶為核心的“三帶”產業布局,在高山發展了茶花1萬畝、茶葉1萬畝,在淺丘平壩發展蠶桑2.2萬畝,在河谷地區發展林竹1萬畝,鎮域內漫山遍野都是群眾致富的寶。該鎮上萬畝的茶花生產基地——林湖村,先后被四川省林業廳授予“四川茶花第一村”的稱號,在“中國·楚雄2012國際茶花大會暨第八屆中國茶花博覽會”榮獲“茶花栽培”銀獎,產品遠銷貴州、云南、上海、浙江等地。現全村農業年產值達3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2萬元。
以金塘村為核心的萬畝生態茶園是“早白尖”、“林湖”兩大茶產業龍頭企業的原料基地。全鎮茶葉產值實現1000余萬元,培育了專業大戶200余戶,戶均收入5000元以上。
“要發展,僅僅依靠這些,對羅場鎮來說,還不夠。因此,我們依托這些產業發展鄉村旅游業。”單軍告訴記者,為了多元化發展場鎮經濟,羅場鎮配套開發了碧玉走廊、林湖茶花等多種鄉村旅游景點,并加速拓展休閑觀光農業的產業功能,以生態農業觀光旅游村為重點,制定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建設規劃,結合新農村建設,形成獨具特色的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帶,創建全國休閑農業旅游示范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