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金融“湊份子”高調上線
這里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是大佬密集試水眾籌,京東金融未來或推股權眾籌。
2013年以來,互聯網金融的大規模興起不僅對傳統金融體系產生了強烈沖擊,也讓市場競爭格局發生很大轉變,但企業之間的跟隨效應一直有增無減。從余額寶引發的寶寶理財軍團,到機構一窩蜂地試水P2P網絡借貸,再到互聯網大佬紛紛涉足眾籌領域,在互聯網逐漸模糊產業邊界的同時,互聯網巨頭們正在不斷大搞圈地運動,試圖將自身的版圖劃到最大。
在BAT相繼進軍眾籌領域后,京東也正式宣布邁入這一互聯網金融新興行業。2014年7月1日,京東“湊份子”高調上線了12款眾籌產品,這也是京東金融繼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支付業務和平臺業務四大金融板塊之后的又一創舉。
回應“變相團購”質疑:眾籌是商業模式的創新
眾籌源于國外crowdfunding一詞,是通過互聯網展示自己的創意,進而向大眾籌資的一種方式。目前,如點名時間、眾籌網、人人眾籌等的網絡眾籌平臺正在不斷增多,而阿里、百度、京東等業界大佬也相繼介入,一時間,眾籌的火熱程度被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作為一種新的融資方式,眾籌以獨特的魅力受到了很多普通人的追捧。在京東“湊份子”首期上線的項目中,有7個智能硬件項目,5個流行文化項目。這12個項目的共同特點是新奇好玩,例如雷柏旗下公司推出的智能機頂盒ZIVOO,可隨心控制顏色、亮度甚至配有藍牙開關的燈泡等,主要3C、IT及熱衷于流行文化的消費用戶。
但與此同時,也有用戶質疑其為變相團購。京東金融眾籌業務負責人金鱗對此解釋:“眾籌與團購看似相近,但眾籌具有預售性和排他性,這是團購業務并不具備的。盡管二者都是達到一定規模后項目才能成立、組團,但在內容和本質上有很大差異,團購并沒有夢想等意識形態貫穿其中,而眾籌背后則有人與人的關系以及價值紐帶。把眾籌和團購看做一樣,是沒有看清眾籌的本質。”
以京東“湊份子”上線的《小時代3》為例,眾籌能夠給予粉絲一個前所未有的“參與感”,是個交互性很強的金融創新模式。眾籌的本質是C2B模式,這就意味著傳統B2C的商業邏輯正在發生變化。對于項目發起人而言,通過投票和預付費,籌資者可以調查項目熱度,預知真正需求區域和市場容量,并使整個項目全程處于推廣狀態,達到良好的營銷效果。相比傳統的融資方式,項目發起人可以借助京東平臺將產品生產、渠道和推廣的成本降到最低,提高融資效率。
京東優勢何在?
京東此次殺入眾籌領域可謂蓄謀已久,而最大的優勢就在于京東大平臺的資源整合支持。
在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后,京東積累了一批高粘性的優質客戶群,尤其是在3C、IT、音像、圖書等領域的銷售優勢,能將這些客群,有效注入眾籌業務中的智能硬件和流行文化兩大板塊。
作為國內最大的自營式電商企業,京東目前還具備良好的供應鏈能力、資源整合能力,能為籌資人提供從資金、生產、銷售到營銷、法律、審計等各種資源,扶持項目快速成長。不難發現,京東此次涉足眾籌是為了打造一個智能硬件生態系統,京東智能云、超級App以及全方位大數據都將參與到京東的品牌增值系統建設中。據金鱗介紹,未來京保貝、京東白條也會逐步參與進來。
就金融本質而言,風控能力是考驗企業生存能力的關鍵指標,京東眾籌究竟是前途無限還是曇花一現,引發市場極大關注。
金鱗表示,京東會從三個角度控制平臺的風險:一是前期的嚴格審查和評估,考察項目發起人是否有足夠的財務實力、技術實力等,在介入時點上,京東會選擇產品研發進入到相對成熟后再介入,盡可能降低投資者風險;二是籌資成功后,京東會在項目中段跟進,核實項目進展的實際情況;三是嚴格把握放款節奏,當項目成功募資后,京東會先撥款70%資金給籌資人,待到項目最終完成,投資者拿到回報時,平臺再將剩余的30%資金返還給籌資人。
除此之外,京東金融還增加了好評度機制,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出資人對項目的透明度是否滿意,最終拿到的產品是否和預期承諾一樣,可以給出項目發起人好評、中評或差評,增加了籌資人與出資人之間的信息透明度,進而實現對出資人的雙重保護
但金鱗同時表示,眾籌投資始終存在風險,平臺只能將風險降低到相對合理的范圍內,并不能做到完全消滅風險,投資者對此要有清晰的認識。
未來不排除涉足股權眾籌的可能
近期,證監會主席肖鋼對眾籌領域的密集調研,引發業界對于行業未來發展空間的種種猜測。金鱗認為,目前中國眾籌正處于起步期,市場規模較小,但市場前景巨大。隨著社交工具的不斷發展,中國具備良好的互動交流基礎,成熟的環境將幫助眾籌行業實現快速增長。
金鱗表示,京東金融未來不排除做股權眾籌的可能性,但目前還是注重于先把產品眾籌基礎打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