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本輪上漲合理 不應苛求業績
給投資者帶來了什么
創業板誕生這5年,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相對低谷期。盡管如此,創業板市場依然顯現出蓬勃的生命力。
自首批28家公司掛牌上市以來,創業板市場快速發展,新上市公司數量逐年增加,市場規模穩步擴大。截至今年8月31日,創業板共有387家上市公司,總股本1025.38億股,為2009年的29.6倍。按當日收盤價計算,總市值19587.27億元,為2009年的12.2倍。如今,創業板已成長為多層次資本市場中一支舉足輕重的生力軍。
創業板設立最初幾年,由于發行“三高”等原因,指數曾出現大幅下跌。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新興成長型企業聚焦的特色逐步受到投資者追捧。尤其是近兩年來,創業板指數迭創新高,成為股市中最熱門的板塊之一。與此同時,創業板也讓投資者獲益頗豐。
統計顯示,自2010年6月1日創業板指數設立,至今年8月31日,創業板指幾經起伏,但仍在波折中實現了42.45%的正收益,而同期A股其他主要指數均為負收益。
與此同時,創業板公司堅持較高的現金分紅比。從2009年至2013年的5年間,創業板公司合計分紅306.3億元,占累計實現凈利潤合計額的35.1%,高于深市平均分紅比例。
創業特色是否鮮明
5年來,創業板聚集了290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覆蓋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業、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等領域,形成了鮮明的板塊特色。創業板新興產業分布契合了我國產業升級的現狀,充分反映了現階段經濟結構轉型的方向,成為助推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之一。
借助資本市場平臺,290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上市前后的業績表現可圈可點。據統計,創業板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上市前到2013年營業收入的復合增長率達到20.78%,體現出良好的成長性。
如今,創業板市場已成為支持自主創新企業的重要平臺。387家創業板公司中,363家擁有高新技術企業資格;329家擁有核心專利技術;152家擁有國家火炬計劃項目,47家擁有國家863計劃項目;36家為國家創新試點企業。
此外,創業板也成為不少新興產業公司并購重組的重要平臺。截至今年8月31日,創業板已公布重大資產重組方案共118單,其中并購標的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共有82單,并購金額高達501.48億元,覆蓋信息技術及通訊、文化傳媒、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行業,推進了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加速了產業升級轉型的進程。
高市盈率理性嗎
打開創業板的走勢圖,可以強烈感受到創業板這兩年的“牛氣”。從2012年底的585點起步,創業板指數一路向上,今年最高1571點。伴隨指數的上漲,創業板的市盈率也持續走高。據深交所的數據,到今年8月底,創業板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達61.54倍。如此高的市盈率是否理性?市場對此一直存在分歧。
從業績表現看,創業板公司收入增長率5年來始終保持穩定增長,平均收入規模已由2009年的3.05億元增長至2013年的6.57億元,增幅達到115.5%。凈利潤雖經歷了2012年的小幅下滑,但在2013年迅速回升,平均凈利潤達7825萬元。
在板塊整體業績向好的同時,部分優秀公司脫穎而出。在2013年之前上市的355家公司中,13家公司上市后凈利潤復合增長率超50%,20家公司凈利潤增幅超300%。
由此可見,創業板的本輪上漲有其合理因素支撐:一是創業板所代表的新興產業、高科技產業與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大方向相契合,獲得了較高的認同度;二是創業板績優公司業績增長迅猛,權重股保持較高的業績增速,有力支撐了股價上漲。在創業板股價漲幅前20名的公司中,絕大多數公司均有與股價漲幅相匹配的業績支撐。其中,9家公司凈利潤復合增長率排名板塊前20,17家排名前50。“牛股績優”體現了創業板合理配置資源,市場價值發現的功能。
當然,從近期情況看,一些績差創業板公司股價也出現大幅上漲,其動力主要是來自于市場短期炒作行為,不可避免會帶來股價泡沫。
業績為何大幅波動
創業板成立之初定位于服務創新型、成長型企業,市場對其業績成長性有著較高預期,但近年來,創業板公司業績表現卻呈現大幅波動。據統計,創業板成立5年來,各年整體凈利潤增長率分別為43.5%、31.2%、19.94%、-6.87%和10.94%,而業績下滑和虧損公司的數量也在逐年增加。
業績之所以不穩定,與創業板公司的發展特點有關。截至2013年年末,創業板公司的平均營業收入為6.57億元,收入在30億元以上的公司僅5家,收入最高的吉峰農機不足60億元,公司規模普遍較小。創新型企業具有經營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弱,業績波動大等特征,近幾年來嚴峻的外部經濟環境,加劇了其業績的波動性。創業板凈利潤增長率的大幅波動正反映了這一點。
看待企業的成長性需要長遠視角。企業由小發展到大,由弱到強,勢必經歷一個波動的過程,短期內出現業績波動是合理現象;隨著新興產業的興起,企業的成長性體現在多個維度,如市場占有率、客戶粘性、品牌價值等等,業績的短期下滑不能代表成長性的喪失。
從創新能力和經濟活力來看,創業板其實不乏細分領域的優秀企業,如樂視網、藍色光標等公司,利用資本市場優勢拓展市場、進行產業并購,迅速擴大了資產規模和營業收入,在行業中的地位和市場競爭力不斷提高,未來有望成為行業領軍企業。
因此,有市場人士認為,對于創業板公司的業績波動性需要更具包容性,形成合理預期,不應苛求業績持續成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