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警惕潛在風險 將出臺更多股市控制措施
外媒稱,11月21日的意外降息使得上證綜指大幅攀升,自那以來已猛漲近20%,盡管期間也曾經出現五年來的最大單日跌幅。但股市熱潮和高杠桿水平已經開始令當局感到擔心。
據法新社12月14日報道,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也在一篇評論中質疑上漲的可持續性,文中警告說,杠桿下的“瘋牛”暗藏風險,構建在杠桿之上的市場風險顯而易見,一旦風向轉變,融資資金蜂擁而出或將觸發斷崖式下跌,利用融資杠桿的投資者可能面臨很大損失。
分析人士預測,中國即將出臺更多的股市控制措施,但同時也表示,今年剩下的日子上證綜指很可能會維持在3000點左右。有業內人士說:“當股市漲得太瘋時,政府就會出臺一些控制舉措使其回到理性獲利的軌道上。畢竟,這還只是牛市的早期階段。”他也表示,上證綜指明年可能上沖3500點。
凱投宏觀也預計,中國股市會進一步上漲,明年上證綜指將穩定在3000點左右。
股市的動蕩并沒有阻止散戶投資者的步伐,預計散戶投資者會進一步增加。
投資者袁先生認為:“回落是正常的。任何牛市在上漲過程中都會遭受一些損失。對此我完全不擔心。我認為此輪回暖會以緩慢和穩定的增長持續一段時間,直至4000點。”
相關鏈接:
我們不認為央行貨幣政策在年內會再度轉為全面寬松,從原因來看,主要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央行需要時間來衡量11月降息的政策效果,如企業融資成本下降程度,經濟增長動能是否有所恢復;
其二,由于防止金融風險也是央行需要承擔的職責,加杠桿帶來的股票市場暴漲暴跌本身也非監管層所樂見。目前低利率環境的跨市場“套息交易”需要證監會、銀監會和央行間協調監管,因此在各方達成統一監管框架前,采取全面政策放松會助長市場“道德風險”情緒,這使央行態度趨于謹慎;
其三,人民幣匯率貶值一定程度制約了貨幣放松政策空間。以市場化程度較高的離岸市場來看,3個月人民幣隱含收益率大幅攀升至4.37%,反映溢價上升。我們理解央行如果采取較為激進的貨幣政策,更容易引發海外投資者恐慌,導致貶值預期增強。
當然,這也不意味著央行對于金融市場波動視而不見,我們預計未來“微操作”將是未來一段時間的主要方式,如SLF、MLF等創新性貨幣政策來提供市場流動性,保證拆借市場利率平穩。此外,“利率—匯率”的雙率價格走廊將形成央行同時調節貨幣、外匯市場新的價格工具框架。
從匯率來看,我們傾向于未來一個季度人民幣匯率將處于偏弱的水平,從原因來看,在于國內和海外的經濟、金融環境的變化,具體來看:
其一,11月出口增長僅為4.7%,顯示外需增長有所回落,我們觀察到在經歷了5月后的持續升值,10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達到121.6,已經恢復到貶值前1月份的高點,我們預計未來政府以偏弱的匯率來穩定出口的政策權重會上升;
其二,隨著美聯儲退出QE,5月后JP摩根新興市場貨幣指數從89一直下滑至79,貶值幅度達到11%,考慮到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相對穩定,人民幣對其他非美元貨幣有效匯率的被動升值幅度接近13%,因此目前適度貶值可以緩解前期被動大幅升值的壓力;
其三,海外經濟和金融環境均將推升美元匯率。一方面,隨著美國經濟轉好,12月16日美聯儲議息會議可能就加息計劃提出指引,同時放棄“相當長時間內維持低利率”的承諾,這推動美元、美債利率走高;另一方面,歐洲中的希臘、日本的政治前景不明導致投資者風險偏好回落,避險情緒也對美元匯率有利。因此目前人民幣的走弱,可能為美元加速升值后的“再盯住”預留一定空間。
我們理解前期人民幣貶值至6.20以上,更多在于客戶基于市場預期開展的避險交易需求,而非基于資本外流壓力。在當前資本項目有序管理的基礎上,未來發生大規模資本外流的可能性并不大,央行可以通過適度的市場干預維護匯價的相對穩定,并結合貨幣投放和支持出口等目標靈活選擇干預時機。從雙率走廊的價格工具組合來看,未來一段時間人民幣走弱,銀行間利率保持低位將是主流。同時就匯率本身來看,隨著參與主體的多樣化,匯率的彈性會進一步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也增加了央行政策組合的靈活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