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回避小貸公司和P2P高風險
沒有一點點防備,也沒有一絲顧慮,兩個月前,央行就這樣降息了。這次降息,對普通民眾而言,最想問的問題或許是:降息之后,理財產品到底哪家強?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知道理財產品是什么,它的收益來自哪里,它的風險又是什么。
在電影《利益風暴》(Margin Call,2011年)里,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Will所在的公司要清倉自己持有的資產,作為交易員的Will自然要在短時間內說服客戶買下其持倉。他將持有的資產打折出售,并一直使用這么一句話來說服其他交易員買入資產:“今天,你的收益就是我的損失。”
雖說在電影里Will用這句話哄騙了其他交易員買入有毒資產,但對固定收益類的理財產品而言,這句話就是真理了:你的理財收益是其他人的理財成本,無論買的是銀行理財、信托產品、互聯網P2P產品、小額貸款公司的理財產品,抑或收益率每天都在變動的余額寶(即貨幣基金),本質上你都是借錢給別人。
既然是借錢給別人,那么最需要關注的便是對方的還款能力了,大家都不想理財不成還折本。順理成章的是,我們的目光應聚焦到理財產品所投資的資產上去。
目前銀行理財產品多投資于銀行間市場的債券和同業拆借/存放,這些資產由于可以交易,且交易對手大多都是金融機構,信用風險相對小,但大多收益率不高,而且期限較短;而第二類銀行理財產品則是直接借錢給某些項目,收益率較高且期限較長,這就需要好好甄別一下行業了:在經濟下行期,這類無法線上交易的資產(意味著很難找到人接盤)的風險比投資債券市場的風險要大。就目前而言,政府融資平臺和大型國企的融資項目較好,而房地產、煤炭鐵礦等資源類行業則應該回避。為了區分這兩類銀行理財產品,就需要閱讀產品說明書里的投資范圍這一部分:如果是“債券、貨幣市場工具、存款等”,說明這是一個大部分投資于金融市場 的產品,風險較小;而如果是投入某類項目,那就得關注項目本身了。
信托產品與第二類銀行理財產品相似,可以說二者投資的標的幾乎就是同一種,且銀行發行第二類理財產品時常也會借用信托產品作為通道,二者在項目的信用風險上也基本一致。不同的是,信托產品認購起始金額是100萬元,與銀行理財5萬元/10萬元的起始金額相比,很多人都已經被排除在外了。不過也正因如此,信托產品預期收益率常常較銀行高出不少。
小額貸款公司的理財產品和互聯網P2P的收益率常常高得驚人,他們也以這樣的高收益吸引客戶,賺取中間收入。不過,高收益也造成了這些產品的高風險:優質、不受限制的融資人會選擇銀行貸款這個成本較低的方式,那些被銀行拒之門外、走投無路的融資人才會選擇小額貸款公司和互聯網P2P。僅從融資人質量這點來說,小額貸款公司和互聯網P2P就差了許多。
另外,金融可是個技術活兒,審核貸款說得挺簡單,不就是分析分析財務報表、收收資料、查查征信嗎?但控制風險還真不是那么簡單的。一般的互聯網P2P公司和小額貸款公司根本沒法建立像銀行、信托公司那樣流程化、專業化的風險管理體系。從風險管理這點來對比,安全性又差了一大截。
在這個中國特色金融體系里,理財產品的發行機構常常要為自家發行的產品提供隱性擔保,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剛性兌付”。既然是“剛性兌付”,產品發行人的信用自然就會部分附著在產品的信用上。對比產品發行人的信用,銀行自然最值得信賴,其次是同屬銀監會監管的信托公司,而那些不在金融監管機構的管理范圍之內的小額貸款公司和互聯網P2P的擔保能力則最差。要想保證資金安全,投資者應該選擇那些被嚴格監管的銀行和信托發行的理財產品,且在選擇項目時盡量選擇優質、信用風險較小的行業。
央行近期的降息表明央行轉變貨幣政策的態度。回顧歷史,一次降息不會是央行降低利率的結束,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貨幣寬松政策出臺,這些政策會降低實體經濟的利率,自然而然,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會隨之下行。另外,國務院43號文今年開始實行,地方政府將不再被允許對地方政府平臺的借貸行為進行擔保,政府借款只能發行債券,這將進一步降低第二類銀行理財產品和信托產品的收益。所以,有意購買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的人應該抓住高收益且信用風險較小的長期理財的尾巴,回避小額貸款公司和互聯網P2P發行的高風險理財產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