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受益下滑顯冷清 未來怎么投資呢?
一季度末銀行理財產品市場顯得相當冷清,且收益率一直在5%至6%之間徘徊。理財市場在降息大背景下面臨考驗,值得關注。
隨著股市持續火爆,掛鉤股市的銀行理財產品多了起來。相比非結構性產品預期收益率普遍在5%至6%徘徊的水平,該類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往往超過7%,個別甚至超過10%。不過,這類產品結構復雜,并不是股市越牛越賺錢,需要關注其具體收益設計方式等產品信息。理財師建議,有風險承受能力、有相關投資經驗的投資者可以選擇掛鉤股市的理財產品;在投資過程中,最好將資金分散配置,例如一部分資金投入掛鉤股市的銀行理財產品,另一部分資金投向貨幣基金、穩健型理財產品。
《存款保險條例》將于5月1日起實施,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50萬元。對于普通儲戶來說,曾經的隱性國家兜底變成了有額度的保障。盡管短期內銀行破產的可能性很小,但除了存款之外,那些在銀行購買的理財產品,銀行代銷的保險、基金、信托等產品,以及投資者在銀行證券托管賬戶中的錢,將不計入存款保險之列。那么在銀行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是否在存款保障中呢?一家股份制銀行支行行長表示,銀行理財產品就算承諾了本金和收益,肯定也不在存款保險制度的保障范圍內,通俗點說,“銀行都倒閉了,它的承諾肯定就無效了。”
在銀行理財收益率下滑的同時,銀行理財市場的改革也在加快。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只是時間問題,參照國內外較為成熟的模式,基金化運作、結構性理財產品將成為銀行理財產品回歸資產管理本質的出路。基金化運作模式也稱為“凈值型”模式,產品無預期收益率,實行定期開放,定期披露凈值,投資者可按凈值進行認購與贖回,并根據開放日凈值,計算上個投資周的收益率。由于凈值型產品具有波動特征,投資者選擇時會面臨更大的困難,相比過去單純比較預期收益率的方式將更加復雜。
業界普遍判斷,今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整體行情會有所降低,逐漸下調是大勢所趨。據相關網站統計,3月30日,在售預期年化收益率在6.1%(含)以上的銀行理財產品共計15款,其中,預期收益率在7.5%以上的有4款,預期最高收益率為8%的有兩款。一季度末時點,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普漲行情已不再現??梢灶A期的是,季末銀行理財收益率普漲盛況或成為歷史。
據金融界金融產品研究中心統計,本周銀行理財產品周均預期年化收益率達5.12%,較上周下降0.12個百分點。除15天至1個月期限理財產品的周均收益率微升外,其余各期限理財產品周均收益率均有所下滑,其中8天至14天期限理財產品周均收益率跌幅最大。從發行銀行分布來看,各期限預期收益率最高的產品分別來自平安銀行、德陽銀行、端州農村商業銀行、江蘇銀行和華夏銀行。本周高預期收益率理財產品多屬中小銀行,且收益類型多屬非保本浮動收益型。其中,德陽銀行發行的一款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以5.5%的預期收益率奪得了15天至1個月期限第一的位置;而華夏銀行的一款保本浮動收益產品以7.2%的預期收益率居12個月及以上期限產品的首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