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板塊持續滯漲 證券行業的市場環境顯著
融資融券余額突破1.6萬億,大幅上調融資融券余額行業假設,基于行業假設調整,瑞銀證券統一上調覆蓋公司2015-17年盈利預測。繼續對行業保持樂觀,看好中信A、海通A和華泰證券。
2015年以來隨著增量資金持續流入市場,日均成交破萬億成為新常態。1季度日均成交額達7614億元,大幅超出瑞銀和市場預期。考慮到目前換手率仍低于2007年和2014年高點,瑞銀證券預期較活躍的市場交易仍將持續。大幅上調行業日均成交額假設,將2015-17年日均股基成交額假設上調至7500億元/7797億元/8051億元,上調幅度85%/75%/70%。
2015年以來券商板塊持續滯漲,然而從市場環境和上市券商1-3月財務數據看,瑞銀證券預計2015年上市券商凈利潤同比增幅普遍在70%以上,同時上市券商1季度凈利潤可能超出市場預期。繼續對行業保持樂觀,繼續看好基本面較好、具有業績支撐的中信A、海通A和華泰證券。
大幅上調了日均成交額和融資融券余額的行業假設,由此瑞銀證券統一上調所覆蓋公司盈利預測。調整后的凈利潤預測大幅高于市場一致預期。考慮到目前市場情緒高漲、增量資金持續流入市場,證券公司直接受益于資本市場大發展,瑞銀證券認為2015-2017年市場一致預期有望上調。
2015年1-2月由于監管層加強,融資融券業務增速略放緩,但3月受益于市場情緒高漲,融資融券業務再次加速。截止2015年4月初,兩融余額已突破1.6億元,超出瑞銀和市場預期。考慮到目前市場十分活躍、投資者融資需求旺盛且監管層認可券商融資類業務總體規范,瑞銀證券預期未來融資融券仍將保持較快增長。大幅上調融資融券余額假設,預計2015-2017年末兩融余額分別達到2.5/3.0/3.6萬億元,上調幅度67%/69%/81%。
相關鏈接:
傳統公司除非有特別基因,自己做個電商平臺的成功概率并不高,大家一開始都是補貼導流量,導入流量后還是要靠各種收費來盈利,因此大部分商家會找個大平臺入駐。
根據阿里巴巴發布的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季報,集團副董事長蔡崇信表示,阿里的活躍買家數增加了2700萬,達到3.34億。公司移動端有2.65億的月活躍用戶,和前一季度相比增長了4800萬。雖然阿里巴巴的商家一直以來多有抱怨,但黏著力依然很強,這是大平臺吸附能力導致的結果。
互聯網+時代是草根時代,更是專業時代,就是大客戶也在調整運營平衡度,而入駐的客商大規模燒錢未必能得到更好效果,精準把握形勢才能降低成本。
阿里利潤結構正在發生變化。季報披露按點擊次數付費(CPC)下降,這是因為調整關鍵詞競價排名辦法,提高按效果付費(P4P)的關聯度,加入更多的個性化搜索,但直接使CPC下降。阿里去年四季度廣告營收同比增長僅20%,而傭金收入已經占到零售平臺總收入37%。
移動端成交量上升對平臺對客戶都是非常重要的信號,這意味著廣告位的減少,以及傭金收入占比的上升。大摩在分析季報時指出,C2C成交額的加速增長(尤其是在移動端)可能為商家帶來更多“免費”C2C成交額,而B2C成交額和傭金增速則會放緩。
B2C占比上升帶來平臺傭金收入上升,如B2C變化溫和,平臺需推銷更多虛擬產品與高利潤率產品,若C2C成交額上升,對平臺未必有利。對普通客戶而言,在移動端時代面臨多種選擇,無論是微商、熟人圈信用銷售等都是極好的切入途徑,進行傳統廣告投入提高排名未必是最好的辦法。電商是工具,也面臨各種各樣的成本,否則2013年以來不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抱怨聲。
傳統商業平臺空心化,房租成本高等因素逼迫商家出逃,如果電子平臺獲得過高的壟斷溢價,照樣會空心化。
2月4日,關于淘寶的文章曾引起軒然大波。記者在阿里巴巴舉辦的培訓班上獲悉,目前淘寶集市店有600多萬個賣家,真正賺錢的不足30萬個,僅占5%。天貓商城店,6萬多個賣家,不虧本的不足10%。該培訓班的宣傳材料上坦言:你可能聽到了太多有關淘寶與天貓的神話,告訴你做淘寶與天貓有著多少機會與財富。可是,他們并沒有告訴你,還有很多人死在了做淘寶與天貓的路上。
細分領域同樣不容樂觀。據前瞻研究院2013年報道,國內業內專家透露,目前國內在淘寶做化妝品B2B、B2C業務的商家已達28萬家,27萬家化妝品網店都成了“炮灰”。網購商家吸引顧客,要比化妝品實體店七折的最大折扣更低,導致產品質量魚龍混雜。
鋼鐵行業同樣如此。據報道,2013年以來,超200家企業涌入鋼鐵電商領域,目前絕大多數平臺還在大把燒錢階段,幾乎還沒有哪個平臺摸索出了真正的盈利模式。
電子商務取代傳統商務是因為傳統商業缺陷明顯,但扁平化并不等于電子商務可以消滅成本,傳統的店租人力等成本消失,新的刷單廣告競價成本會取代傳統成本,電商平臺有最先進的平臺進行傳統的盈利,那么傳統成本也將改頭換面重出江湖。大家認可互聯網營銷趨勢,趨勢一旦成形,獲得最好的用戶體驗、建立完整的產業與信用鏈條才是決勝關鍵。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