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斷機制出臺將改變A股市場的“玩法”
隨著中國式熔斷機制的正式出臺,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A股市場的“玩法”。因此,筆者認為,在熔斷機制落地之前,監管層也確實需要進行充分謹慎地考慮,并進一步加快A股市場的制度性改革,完善散戶對沖風險的方式,以應對熔斷機制下的潛在風險。 在熔斷機制落地之前,監管層需要進行充分謹慎地考慮,并進一步加快A股市場的制度性改革,完善散戶對沖風險的方式,以應對熔斷機制下的潛在風險。
最近幾個月時間,A股市場出現了接連非理性下跌行情。鑒于股市較大的下行壓力,并為減少國內金融市場觸碰系統性風險的危機,管理層也出臺了多項舉措,試圖維穩股市,減緩市場的波動風險。其中,就包括了中金所系列新規的出臺以及熔斷機制的發布。
以熔斷機制為例,隨著股市波動風險的不斷加劇,監管層對這一政策的推進速度也出乎了市場的意料。9月6日晚間,證監會深夜發文表示,將研究制定實施指數“熔斷機制”方案。然而,就在次日,上交所、深交所以及中金所就聯合發布了《關于就指數熔斷相關規定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規定,而公開征求意見的截止日期為9月21日,即下周一。由此可見,隨著公開征求意見截止日期的到來,或將在不久的將來,A股將會迎來中國式的熔斷機制。
按照相關的規則顯示,在實際操作中,未來或將采取分檔確定指數熔斷的時間。簡而言之,即當市場觸發5%的熔斷閥值時,市場將會暫停交易30分鐘;而當天14:30以及之后的交易時間內,若市場觸發5%的熔斷閥值,及全天任何時間段內觸發7%的熔斷閥值時,市場將會暫停交易直至收市。對此,隨著中國式熔斷機制的規則傳出,引起了市場的廣泛熱議。
筆者認為,對于中國式的熔斷機制出臺,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A股市場的“玩法”。
縱觀國外成熟市場的做法,主要把“熔斷”劃分為“熔而斷”以及“熔而不斷”兩種形式。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以我們高度關注的美股市場為例,其基本以“熔而斷”的表現形式為主。
回顧國外成熟市場多年來的表現,在其指數平穩表現的背后,實則也與成熟的市場機制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其中,縱觀歷次的大跌行情,熔斷機制對當地市場基本起到了不錯的保護功能。然而,與之相比,中國式的熔斷機制,卻需要重新解讀。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幾大因素的影響。
其一,中國A股獨特的交易制度,可能讓熔斷機制的功能大打折扣。實際上,對于多數采用熔斷機制的國外市場而言,其交易制度相對靈活,并沒有諸如漲跌幅限制等問題。然而,在中國A股市場,不僅存在漲跌幅的限制,而且還采用了“T+1”的交易制度。由此一來,也會讓熔斷機制的功能大打折扣。退一步來說,在原有的漲跌幅限制基礎之上,再度采用熔斷機制等制度,也算得上是多此一舉,其“熔斷”效果并不顯著。與此同時,在熔斷機制的模式之下,未來A股市場的流動性問題也將會備受市場的高度關注。
其二,在非理性下跌過程中,中國式熔斷機制,或會讓市場無法充分釋放出下跌的風險。對于中國式熔斷機制的出爐,其本意就在于抑制市場過度投機的行為,試圖減緩市場的波動風險。然而,若按照相關的規則,即當市場出現非理性的下跌走勢時,可能會觸發到市場暫停交易等問題。由此一來,在市場加速釋放風險的過程中,其潛在的做空動能并未能夠得到充分地釋放,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下一個交易日市場的拋壓風險,并延長了市場的調整時間。
其三,因存在交易制度的限制,對于普通散戶而言,或進一步加大持股風險。在現行交易中,A股采取的是“T+1”的交易制度,而對于股指期貨市場,則采取的是“T+0”的交易制度。由此一來,也形成了期現市場交易制度不對稱等現象。不過,在熔斷機制之下,當市場處于非理性的下跌行情時,散戶往往無法迅速逃離,從而容易加大自身的持股風險。顯然,在市場交易制度受限的大環境下,普通散戶也缺少了糾錯的權利。而在熔斷機制模式之下,散戶的盈利難度也只會越來越大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