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斷機制的“負面影響大于正面效應”
A股歷來喜好炒題材,炒概念,股民心態極其脆弱,在這樣股市生態下實施熔斷機制,后果就是促使恐慌者更恐慌。因此,若要實施熔斷機制,待到股市真正進入投資時代,再討論完善不遲。
熔斷機制亮相短短4天,竟然經歷了4次熔斷,股市財富縮水7-8萬億,不得不暫停實施。
為什么這么說?
一是炒垃圾股。不久前,筆者有幸以評委身份,參與上海第一財經頻道舉辦的第三季“股市天天向上”節目,經過數輪角逐,脫穎而出獲得冠軍的竟是被稱為“ST王”的年齡51歲、股齡15年的周志國。周志國2000年入市,15年時間從20萬炒到了2000多萬,其炒股訣竅說簡單也簡單,就是專挑絕對股價低的ST或尚未戴ST帽的垃圾股,炒到一定的盈利價位拋售,再找價低的,盈利后再拋售。如此周而復始,居然極少失手。
為什么A股市場炒垃圾股成風,并且確確實實能獲得盈利?為什么年復一年股價漲得最好的總是那些重組股、績差股?根本原因,就在于A股市場一開始就是一個為國企解困的市場。既然是解困,那么找那些最處困境的標的,就最有可能否極泰來、“鳳凰涅槃”。
如今,國企解困換了一個提法,叫“斬釘截鐵處置‘僵尸企業’,讓‘僵尸’入土為安”,并且要用市場化的辦法,多兼并重組,少破產清算,用股市中的語言就是多借殼,少退市。看看這幾天,即便觸發熔斷指數兩次暴跌7%,鋼鐵煤炭板塊還是炒得那么紅火,就是因為這兩個板塊正是“僵尸”的大本營。
二是羊群效應。說到羊群效應,那些高大上的人士總愛把原因推到散戶身上,仿佛散戶都是沒頭腦的只會跟風的傻瓜,其實機構又有多少獨立思考?翻翻那些基金的重倉股,不也大同小異!根本原因還在于A股市場是典型的政策市、解困市。每每有什么政策,哪怕一點點風吹草動,市場就一窩蜂,炒題材、炒概念、炒熱點,甚至還有炒地圖的,海外股市哪見過這個?
既然是一窩蜂地炒垃圾股,炒題材,炒概念,自然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股民的心態自然極其脆弱,操作上自然要從眾,要踩準熱點,爾后必然會引發接二連三的羊群效應。在這樣的股市生態下如果實施熔斷機制,帶來的后果不是給市場提供“冷靜期”,反而會促使恐慌者更恐慌,瘋狂者更瘋狂,進而引發“磁吸效應”,“導致股指加速觸碰熔斷閾值”。
證監會所下的結論是:“權衡利弊,目前負面影響大于正面效應。因此,為維護市場穩定,證監會決定暫停熔斷機制。”就A股市場而言,熔斷機制的“負面影響大于正面效應”,恐怕不僅僅是“目前”,很可能是相當長一段時間。
什么時候可以實施熔斷機制?待到中國股市真正進入投資時代,再討論完善不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