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并沒有像降息降準般大動干戈
為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人民銀行對21家金融機構開展MLF操作共2900億元,其中3個月1750億元、6個月1150億元,利率與上期持平,分別為2.75%、2.85%,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同日,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450億7天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25%。鑒于當日有200億逆回購到期,故當天仍實現資金的小幅凈投放。為何要放水?
背景一:
5月13日央行公布了2016年4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數據顯示:4月份,人民幣貸款新增5556億元,分別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少增8173億元和1523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7510億元,分別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少1.65萬億元和3072億元。
這個數據很容易引起人們對貨幣收緊的猜測,理解為貨幣政策發生了變化,從而引發人們的恐慌情緒。為此,14日早間,央行網站發布央行有關負責人就4月主要金融數據以及當前貨幣政策取向答記者問相關內容。央行表示,穩健貨幣政策取向并沒有改變。在經過季節、基數因素調整并考慮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和債務置換等因素后,當前總體上貨幣信貸總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長仍是平穩正常的,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各種市場利率也保持在低位平穩運行。
背景二:
4月經濟數據全線回落,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相比一季度數據的全面向好,4月經濟數據幾乎全線回落。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從傳統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出口增速從3月份的18.7%回落至4.1%;消費增速從10.5%回落至10.1%;投資增速也從10.7%回落至10.5%。
另外,此前備受關注的民間投資隱憂在當月數據中亦有所體現。今年1~4月份,中國民間投資增長5.2%,較一季度增速進一步回落0.5個百分點,比全部投資增速低5.3個百分點。表現疲軟的還有工業方面數據,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6%,不及預期的6.5%,也低于前值6.8%。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央行進行了MLF操作。一方面是表明穩健貨幣政策取向并沒有改變。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夠借此對經濟有所提振作用,同時提振國人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此舉會否形成權威人士所說的“大水漫灌”?不會。5月9日,人民日報頭版發表采訪權威人士談當前經濟的文章。在這篇采訪文章里,權威人士不僅表示了中國經濟L型的看法,指出:中國經濟運行不可能是U型和V型,而是L型的走勢。L型走勢是一個階段,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而且該權威人士還表示,不能也沒必要用加杠桿的辦法硬推經濟增長,避免用“大水漫灌”的擴張辦法給經濟打強心針,造成短期興奮過后經濟越來越糟。
首先,“MLF+逆回購”的調控方式,是維持銀行間市場資金面穩定的一種方式。數據顯示,本周公開市場將有2500億逆回購到期,同時有475億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因此為維持市場資金面的穩定,央行采取“MLF+逆回購”的調控方式是很正常的,這實際上是保持貨幣政策穩定的一種具體方式。
其次,就權威人士的“大水漫灌”來說,關鍵就是要適度的問題,這也是權威人士一再強調的。“權威人士”訪談針對的是宏觀政策包括貨幣政策的“過度”,是過度的刺激,是大水漫灌,而不是不要任何刺激,更不是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
如果將“權威人士”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反對高杠桿,警示風險,曲解為“權威人士”反對任何刺激,反對寬松,反對投資,很顯然,這違背了“權威人士”的本意。
因此,我們不能把央行放水與“大水漫灌”等同起來。央行放水對股市行情會構成短線的積極影響,但這種影響又是較為有限的。畢竟央行放水不是把水直接放到股市里來。它實際上只是對股市構成間接的利好。而從中長期來看,央行放水對股市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中國股市的問題并不是缺水的問題,而是缺信心的問題。只要投資者對股市充滿信心,社會上的各路資金就會不請自來。相反,投資者對股市沒有信心,社會資金再充沛,它也不會流到股市里來。象今年春節過后,社會上的熱錢瘋炒房地產,而股市基本上只有干望的份。所以,中國股市的問題是要找回投資者的信心。而如何找回投資者的信心,這就需要股市監管部門乃至中國政府高層來做出大量的工作了。
降準的替身從央行的MLF操作人們很容易聯想到降準問題。因為MLF被某些業內人士稱為是準降準,或者說是降準的替代品。因此,面對MLF操作,就有專家或機構建議降準。
我本人是不支持降準的。我支持央行用MLF操作代替降準的做法。因為MLF操作既能滿足當前央行穩定利率的要求又不直接向市場投放基礎貨幣,這是個兩全的辦法。它體現了我們貨幣政策基本方針的調整,即有保有壓,定向調控,調整結構,而且是預調、微調。
降準會導致貨幣政策的“過度寬松”,這很容易出現權威人士所言的“大水漫灌”的情況。比如,這又會刺激房價的上漲,造成一些產業過剩行業(如鋼鐵)需求的虛假上升,給供給側改革留下隱憂。
而且中國房價已經綁架了中國經濟,如果中國經濟不能從這個十字架上解脫出來,中國經濟只能走進死胡同。因此,在強調經濟結構調整的當下,貨幣政策必須切忌過度寬松。2009年4萬億刺激措施給中國經濟留下的教訓絕對不能再重演了。所以就穩健的貨幣政策來說,降準、降息這種強刺激的手段一定要慎用。
名詞解釋什么是MLF?
什么是逆回購?
我們知道,回購是收進來,顧名思義逆回購是投放出去。
逆回購為資金融出方將資金融給資金融入方,收取有價證券作為抵押,并在未來收回本息,并解除有價證券抵押的交易行為。
央行逆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并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逆回購為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操作,正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從市場收回流動性的操作。簡單解釋就是主動借出資金,獲取債券質押的交易就稱為逆回購交易,此時央行扮演投資者,是接受債券質押、借出資金的融出方。
MLF:中期借貸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MLF)于2014年9月由中國人民銀行創設。
中期借貸便利是中央銀行提供中期基礎貨幣的貨幣政策工具,對象為符合宏觀審慎管理要求的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可通過招標方式開展。
發放方式為質押方式,并需提供國債、央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高等級信用債等優質債券作為合格質押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