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立規的方式讓中概股回歸有章可循
為什么中概股回歸的話題再一次地被推向前臺,這除了中概股回歸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關系之外,也與最近一個時間奇虎360已完成私有化進程,以及萬達商業的私有化也已獲得股東大會批準有關。不論是奇虎360,還是萬達商業,都是在國內有一定影響力的企業,而A股市場則是這兩家公司私有化之后最有可能選擇的去向。因此,這兩家公司的私有化進程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中概股回歸政策的變化問題。最近,有關中概股回歸的話題再次走向前臺。
雖然在9月2日的新聞發布會上,鄧舸對中概股回歸的相關傳聞進行了澄清,但這并不意味著中概股回歸A股市場的相關規定及政策今后就不發生變化了。實際上,就連鄧舸也表示,“今后若有修改或者調整,證監會會將通過正式渠道向社會公布”。因此,從發展的角度來說,中概股回歸政策的變化將是絕對的。這是大勢所趨,也是包括管理層在內的市場參與各方都需要正視的一個問題。
中概股回歸是一種市場行為,也是一家公司自身的選擇與權利。只要符合相關規定與條件,這種選擇是無可厚非的。當然,作為A股市場來說,有必要正視中概股回歸問題,看到中概股回歸的危害性。畢竟中概股回歸主要是奔著A股市場的高估值、寬監管而來,這樣的市場更符合中概股的利益,更適合中概股回歸圈錢。
它不僅導致社會資金脫實向虛,造成社會資金的浪費,不利于實體經濟的發展;而且也增加了A股市場擴容的壓力,造成A股資源的浪費。并且中概股回歸,有損中國公司形象,不利于中國公司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是逆歷史發展的潮流而動。所以,對于中概股回歸必須予以規范,并嚴格監管,通過立規的方式讓中概股回歸有章可循。
那么,20倍以下的估值或者不超過20倍的市盈率這一傳聞中的措施,能否對中概股的回歸起到規范性作用呢?或者在中概股回歸的路上起到一種門檻的作用呢?答案是否定的。這一措施相當于是敞開了中概股回歸的大門。因為從之前中概股回歸的案例來說,除了搜房控股定價相對較高,交易標的估值市盈率為20.23倍之外,其他幾例均在20倍以下。
實際上,估值利潤是可以人為調控的,這個估值市盈率是完全可以控制在20倍以下的。并且即便交易時的價格低一些,絲毫都不會影響借殼者未來的收益。因為通過編故事的方式,完全可以讓市場進行暴炒,從而達到提高股價的目的。這樣公司方面就可以高價融資了,而原來的股東以及參與私有化的機構投資者也就可以高價套現了。因此,20倍估值的規定并不能規范中概股回歸。
該如何規范中概股回歸呢?本人以為可以從這樣五方面著手。一是規定境外上市未滿5年的公司不得回歸A股市場;二是規定中概股回歸以“A”的方式為主,或采取剝離上市的方式回歸A股市場;三是對于私有化回歸A股市場的公司,其私有化價格不低于IPO價格,以切實維護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維護中國公司的國際形象;四是對于私有化回歸A股市場的公司,不論是原有股東持股,還是參與私有化機構的持股,其鎖定期不得低于三年。
并且業績不達標,以及不兌現承諾的,分別延長鎖定期一年;五是對于借殼上市的中概股公司規定三年內不得向社會公眾再融資,避免中概股公司“有錢私有化、無錢謀發展”局面的出現。做到這樣五點,對于中概股回歸來說,無疑可以起到規范的作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