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萎縮:分級基金門檻提高
滬深交易所近期發布了《分級基金業務管理指引(征求意見稿)》,其中提高了分級基金二級市場參與者門檻,加強了投資者警示、教育等方面的規定,標志著分級基金正式被劃歸為復雜金融產品,與普通公募基金產品區別開來。業內人士認為,《指引》正式出臺后或對分級基金市場帶來廣泛影響,未來分級基金的交易量、流動性、規模等或將有所萎縮。
分級基金早在2007年就已出現,但是直到2015年以來經歷市場寬幅震蕩,其市場影響以及產品特性才得到充分顯露。專家預計,《指引》出臺后,必然會有部分分級基金面臨運作艱難,而產品機制完備、投資領域受關注、交易較活躍、投資效率較高的分級基金產品將成為市場主要交易品種。
此次新規中最引人關注的即為分級基金門檻問題,《指引》指出參與分級基金(包括A份額和B份額)的投資者,最近20個交易日其名下日均證券類資產合計不低于30萬元。而根據基金業協會2014年投資者調研結果顯示,約95.71%的有效開放式基金賬戶持有者的基金資產凈值在10萬元以下。
上海證券分析師李穎認為,投資者門檻的提高,第一層影響是部分不合格投資者被迫清離,從而帶來流動性萎縮。流動性萎縮之后,因分級基金的特殊產品特性,還將有一系列的衍生效應。
如在流動性過低疊加弱勢行情風險偏好降低背景下,折價套利、需求減少將會帶來分級基金的規模萎縮。李穎表示:“大量分級基金份額本身日均交易量已經很低,30萬元的投資門檻提高后,交易量進一步縮減或將引發大面積交易枯竭。”
數據顯示,分級B大量為小額投資者持有,機構投資者占比僅8.82%。A類份額盡管有較高的機構投資者比例,但相當部分機構投資者為鎖倉持有,部分份額的日均交易量較小,例如上周日均成交額低于100萬元的分級A有60只之多。
大成基金表示,門檻的提高和投資者數量的減少對于市場的流動性會有一定影響,但是相較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分級基金此次門檻提升幅度相對較小,所以整體來看影響也相對有限。
盡管對目前存量分級產品較多的基金公司將形成沖擊,但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內部人士表示,當前已經明確暫停審批,現有分級產品的稀缺性顯著增強。一旦有契合的結構性行情來臨,相關分級基金仍然有較大的發展機會,在并不存在強制清盤要求的背景下,大部分基金公司應會愿意承擔成本來保留此類特殊的分級基金產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