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的運行重心也在不斷上移
近期期貨市場的持續火熱,已經刺激著市場各方的神經,而在強烈的賺錢效應助推下,期貨市場的表現已經遭到了投機者的大肆炒作,而其自身的高杠桿特征,為本已瘋狂的期貨市場再度增添一把火。3100點、3200點,接連得到市場的沖擊,而回顧近期的市場表現,A股市場的運行重心也在不斷上移。
事實上,對于市場而言,當股市得以重新突破站穩在今年8月16日的高點之上,且獲得明顯放量之際,這很容易吸引到大量新增流動性資金,尤其是等待多時的穩健型資金的入場。或許,對于這類資金來說,A股市場逐漸具備賺錢效應,而此時進場可獲利的預期還是可以想象的。
然而,正當市場做多熱情有所升溫之際,兩個因素卻困擾著市場的做多情緒。其中,IPO明顯提速以及期貨市場的閃崩,卻讓投資者在周末期間感到了忐忑不安。
11月11日,證監會核準了15家企業的首發申請,籌資總額不超過112億元。然而,就在今年11月4日,證監會也核發了9家企業的首發申請,籌資額度不超過45億元。由此可見,在短時間內,證監會進行了頻繁的IPO核準舉動,確實出乎了市場的意料。
本以來,每月兩批的IPO發行節奏,還是一種比較穩健的操作策略,而此舉利于股市投資與融資功能的均衡發展。但,從11月份的核發速度來看,一周一批的IPO發行節奏,確實很快,這對市場心理層面上的沖擊壓力還是不可小覷的。
時下,雖然IPO新規模式不會對存量資金構成太大的分流壓力,但IPO發行節奏的加快,卻時刻考驗著股市自身的承受能力,換言之,如果股市新增流動性涌入力度抵御不住IPO加快發行的壓力,則股市的做多熱情會顯著降低,從一定程度上打擊股市的賺錢效應及投資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IPO明顯提速的事件之外,期貨市場的閃崩事件,同樣受到了市場多方的焦慮。
從近期的情況來看,針對期貨市場的政策調控力度,其實已經在逐步加碼。其中,限制持倉、風險警示等舉措在不斷升級。與此同時,證監會強調期貨公司不得以任何形式參與配資,此舉同樣對期貨市場高度投機行為構成了直接性的沖擊。
但,從近期的期貨市場表現來看,似乎看到了去年6月前后的股市身影。在股災風波爆發之前,即使政策調控如何嚴厲,監管出臺的頻率如何地提速,似乎也未能夠阻擋資金投機的熱情。但,對于市場而言,新進的投機者似乎都在豪賭自己的命運,總有一個自己不可能成為最后接棒者的信念,但心存僥幸的心態,終究還是會吃大虧的。
于是,在政策調控作用延后反應的影響下,高度投機者遭到了沉重的沖擊,而鑒于期貨市場自身高杠桿、高風險的特征,其“閃崩”走勢也讓不少投資者承受著巨大的損失,甚至是爆倉的風險。
確實,這一系列的現象發生,會對市場做多熱情潑了一盆冷水,而股市料有一定的反應。但是,這會否引發股市產生階段性的重要拐點,仍需要看新增流動性的涌入預期以及市場對深港通“通車”的真實反應等因素。
不過,對于時下艱難修復起投資信心的A股市場,在原來一月兩批IPO發行速度的基礎上,再度提速,這確實對市場投資信心構成沖擊。至于期貨市場的閃崩,也會對相關的行業板塊構成較大的壓力,不利于短期股市的繼續沖高。
或許,對于近期股市的持續上漲表現,開始讓市場擔心股市會否重燃賺錢效應,而后再現加速上漲的趨勢。但,鑒于股市、期市的政策舉動,似乎傳遞出抑制投機行為,穩定市場的信號,而這一舉動,也會讓不少資金處于進退兩難的困局之中。
民間資金多,但投資渠道少,這是當前最真實的寫照。與此同時,加上人民幣貶值及資產荒的壓力,也加速了資金的四處逃竄。但,對于大量資金而言,炒房受阻,炒股受壓,而期貨市場的炒作環境也受到了壓制,那么資金到底何去何從才能夠滿足其自身的保值增值需求呢?很顯然,面對當前監管趨嚴,投資去向不明朗的市場環境,也給大量資金的投資去向出了一個大難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