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資新規引上市公司定增方案大調整
證監會17日發布的再融資新政,在資本市場引起巨大波瀾。據不完全統計,繼興業證券、應流股份分別宣布終止或更改定增方案后,20日早間,博云新材、航天發展、聯創互聯又公告,其定增方案將發生變更。其中,前兩家公司明確,其調整方案是受到再融資新政的影響。多家主流財經媒體積極評價再融資新政,認為新政將擠出套利資金,長期將利好股市,并有助于維護中小股東利益。
數據顯示,2016年定向增發增長驚人。共有811家公司完成定增方案,共計募集資金總額約1.69萬億元,遠超過新股上市融資。業內人士認為,再融資新規意在遏制隨意“圈錢”、限制“不缺錢”定增,改善定價機制,將有助于融資行為正本清源,引導上市公司更加合理地規劃融資需求,壓縮定價套利空間,避免頻繁融資帶來的資金閑置和資源浪費。一方面大量融資,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將巨額資金投入理財等“虛”領域,與原來對市場承諾的投向實業大相徑庭。這可能也是監管層遏制“脫實向虛”傾向的政策著力點??梢灶A期,新政采用了“疏堵結合”的做法,再融資新規將有利于改善融資結構,也有助于融資使用得更為合理,并通過一系列政策安排糾偏,促進資金“脫虛向實”。
中藥產品六上質檢黑榜需嚴查 先別說與己無關
遵循“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古訓的同仁堂再次遭遇質量信任危機。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北京同仁堂一年6次登上質檢黑榜,涉及生產的相關產品抽驗結果不合格、銷售劣藥等。對此,上市公司同仁堂2月18日對外發布澄清公告稱,媒體所關注的“炙甘草”、“(燙)骨碎補”、“熟地黃”等為同仁堂(亳州)飲片公司生產和銷售,非本公司產品;本公司未生產該類飲片產品。2月18日,同仁堂在發布的澄清公告中介紹,同仁堂(亳州)飲片公司為公司控股股東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同仁堂集團公司)下屬北京同仁堂藥材參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控股的中藥飲片生產企業。
對于同仁堂的解釋,可能還是讓人“不明就里”,到底質量不合格的藥品與同仁堂有沒有關系,還是沒有說清楚。一般而言,打著同仁堂旗號、用著同仁堂公司名稱的企業,生產總要與公司有些關系。比如,“同仁堂(亳州)飲片公司”,可能不會與同仁堂一點關系也沒有吧?或是同仁堂的分公司,或是子公司,或是有同仁堂的股份,或是與同仁堂有其他合作關系(如特許經營,委托生產)等等,多多少少都會與同仁堂有聯系。從責任的輕重來說,出現問題可能比公司本身出事責任略輕,但也不可一推六二五,一點責任都不承擔。更要重視的是,藥品事關人的生命安全,所謂人命關天、責任比天大,一再出現質量問題,應該引起同仁堂的高度重視,積極查找原因,杜絕再次發生。當然,如果是假冒公司的假冒偽劣產品,則是另一類問題,需要在打假方面下功夫。
監管層問詢緊盯高送轉 謹防大股東借機牟暴利
上周(2月13日至17日)交易所共計發出各類問詢函22封,其中涉及重組的問詢函只有5封。近期,高送轉披露熱潮如期而至,今年監管層在關注業績匹配的同時,更追問公司在披露高送轉前后的各種重組消息和增減持情況,嚴防股東和關聯方的各種花式套利的貓膩。此外,萬家文化因為趙薇旗下的龍薇傳媒融資失敗而大幅下調受讓股份比例,從而被監管層緊急問詢。被監管層緊急問詢的上市公司還有山東墨龍(業績“崩塌式變臉”)、東方通(是否存在信息泄露),以及華東數控、*ST恒立、焦作萬方和成都路橋等,因涉及公司控股股東股權變化和質押情況,而被交易所問詢。
不可否認,一些高送轉預案的實質,是為掩護大股東減持而謀取超額所得。我們不能事先斷定這些行為一定就是違法,但必須引起高度警覺。現在,效益好的企業敢于高送轉,效益差甚至虧損的企業也敢高送轉,豈不怪哉。這也是引起市場人士擔心、最終遭到監管層嚴厲問究的主要原因。監管層首先關注的是高送轉信息是否存在提前泄露的問題,其次還對高送轉的程序正當性、合理性及對公司未來財務狀況、現金流的影響表示關注??梢哉f,監管的目的是更加有效地保護中小投資者,敦促上市企業合法合規地進行各種市場運作,維護資本市場秩序,維護資本市場公平競爭的環境。任何高送轉行為,都應在合法合規下進行,做良心企業、對投資者負責,只有如此,企業的市值管理行為才能步入正道,高送轉行為才能利己利人。
高新產業產能大擴張市場 需嚴防過剩危機
2月16日,深圳市星源材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源材質”)公告稱,股東拉薩市長園盈佳投資有限公司向中銀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抵押487萬股公司股份,占公司總股本4.06%。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高速增長,作為鋰離子電池隔膜領域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星源材質一直受資本市場和券商關注。數據顯示,星源材質擁有隔膜干法產能1.4億平方米,濕法產能0.3億平方米。該公司募投二期將于2017年建立一條新的0.5億平方米干法隔膜生產線。在行業內產能急劇擴張的背景下,此舉引發外界對其可能面臨產能過剩的擔憂。公開數據顯示,國內鋰電池隔膜銷量由2010年的0.55億平方米增至2015年的6.28億平方米,年均復合增長率達62.7%;同時鋰電池隔膜市場規模也從2010年的4.2億元增至2015年的21.3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8.4%。
一個驚人的預測是,目前國內規劃產能達到了8.4億平方米,但還有約40家企業在建或計劃投資鋰電池隔膜項目,若所有項目全部投產,產能將達到23億平方米,甚至超過全球市場需求。另一方面,目前鋰電池隔膜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星源材質公布的數據顯示,公司產品銷售均價(含稅價)由2013年的6.11元/平方米降至2016年1-6月的4.49元/平方米,2014年、2015年和2016年1-6月的降價幅度分別為6.32%、12.07%和10.70%。如果上述預測成立,相關產業和產品的過剩甚至嚴重過剩在所難免,產品價格大幅跌落也勢在必然。我們實在不愿意看到“高燒”時一擁而上、低潮來臨一哄而散的景象重演,而這種大起大落近年已經多次上演,在高新技術產業情況尤其嚴重。希望相關產業和企業能夠審時度勢。更深層次的問題是,產業如何可持續發展又能保持競爭力,企業和監管層如何把握新技術擴張的速度和規模。
更多精彩報道,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