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資產泡沫"這么大 為何遭遇如此重創?
年初至今,人民幣匯率表現非常穩定,于是,不少人認為中國股市表現理應不錯,原因是匯率穩定后換匯需求下降,熱錢外流就會減少;此外,政府對樓市的調控力度越來越大,手段也越來越多,故長期滯留在樓市的資金將會撤出,股市自然就成為熱錢流入不可多得的地方,故有理由看好股市。
但近來股市的表現卻差強人意,即便是一帶一路、雄安新區等振奮人心的主題,也未能給股市注入持久的活力,大家似乎對全球經濟的復蘇和國內經濟的回暖視而不見。股市走弱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幾點:一是經濟指標雖然好轉,但恐怕已經見頂,股指是經濟領先指標,不是經濟數據的滯后反映;二是金融監管日漸嚴厲,導致金融市場利率上行,引發股債雙殺。
從政策調控力度來看,樓市政策的嚴厲程度遠超股市,如限購城市的數量不斷增加、房貸利率提高、首付比例上升、一手房限價等,而股市除了受金融監管政策的負面影響外,并沒有遭遇具體的打壓舉措。此外,金融監管政策的趨嚴對樓市也構成負面影響,但樓市為何未像股市那樣弱不禁風呢?這恐怕與樓市仍處在牛市不無關系。
樓市相較股市存在三大優勢:第一,除了投資或投機性需求外,樓市還存在著剛需和改善性需求;第二,中國從農業社會轉型到工業社會不足30年,加之農耕文化的深遠影響,導致國人對土地和房屋的偏好超過其他投資品種,也遠超人少地多、 祖先為游牧民族的西方人;第三,A股作為新興市場,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存在各種缺陷,使得中小股東行使權利受到一定限制,中小投資者感到"做股東不如做房東"。
從中國目前情況來看,樓市銷售的熱點正從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轉移,這與人口流向的逆轉似有一定相關性,也與三四線樓市庫存減少及房價收入比相對較低有關,似乎正在經歷牛市中的"補漲行情",不過,以股市的經驗而言,"補漲"常常意味著牛市進入尾聲。
對于股市來說,其走勢擺脫不了經濟基本面的約束。中國經濟增速自2010年見頂之后,一直處在緩慢下行過程中,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也未出現持續好轉的跡象。因此,股市在2015年上半年出現短暫牛市之后,如今即便不定義為熊市,也至少屬于"調整期"。
多數人會認為樓市泡沫比股市大,畢竟股市一直在跌,樓市一直在漲;或許認為股市的平均市盈率應該不高,如上交所A股的平均市盈率只有16倍。與股市的市盈率有可比性的是樓市的"房價收入比",因為無論是市盈率還是房價收入比,其倍數都可以視為對應年份數。目前,全國平均房價收入比大約為21倍,顯然高于上交所的A股的平均市盈率。
如果將深交所的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的股票加在一起考慮,則目前所有A股的平均市盈率約為35倍。此外,在3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市盈率高于50倍的股票在2000只以上,即超過了三分之二,且所有A股的市盈率中位數大約為70多倍。
而樓市房價收入比最高的城市是深圳,大約為45倍,位列全球第一,北京、上海等均未超過40倍,全國所有城市房價收入比的中位數大約為22倍,因此,相比樓市的房價收入比,A股無論是平均市盈率還是市盈率的中位數,都遠超樓市。
有人統計了2011- 2015年A股上市公司的分紅數據,發現五年平均股息率在2%以上的公司只有207家,平均股息率在3%以上的公司才80家,在上市公司總數中的占比分別為6.55%和2.53%。與股息率對應的是住宅的房價租金比,全國平均約為2%,也顯著高于A股的平均股息率。
上述分析表明,如果說樓市存在"資產泡沫",那么,股市的"資產泡沫"則更大。我國股市經歷了從5000多的高點大幅下跌之后,為何仍有那么大的泡沫呢?這與A股市場流動性過強有關,即流動性決定風險溢價水平,流動性越好的資產,對風險回報率的要求越低,即給予交易價格的折扣率越低。
更多相關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