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心中的回家情結
一年中有這么一個月,是回鄉的日子。到了嗖嗖冷風吹進窗簾的時候,一群一群的游子就開始聚集在各個售票點和交通驛站,等待獲得一次回歸的機會。這就是被稱為一年一度10億人大挪移的春運。
不同的專家對此觀點不盡相同。搞商業的看到了很多掙錢的機會。各路專家紛紛獻計解決大挪移問題,有建議減少春節長假增加帶薪年假;有建議將出外打工者的父母接出來;有建議從轉變觀念著手,讓大家停止季節性挪移……
我很慶幸不少專家的意見尚未被采納,事實上我每每感動于這種挪移,感動于這種回家情結背后中國人心中的親情、孝心的回歸,于這個顯得浮躁的商業社會中添上溫情一筆。擠在車站里形形色色的人等構成的交響樂,遠比人頭攢動的節日商家的“恭喜你發財”的協奏要豐富和動聽許多。
其實,在每一年的春運中,并不是只有外出的農民工們,像我等已經成為所謂“都市白領”的人,隨著春節的臨近,也有絲絲寂寥和牽掛越積越厚的感覺,恨不得一沖動,也踏上回老家的旅程。失落的人們回家尋找安慰和力量,成功的人們盼望的是“衣錦還鄉”,拼斗了一年的人們在此刻已漸漸失去職場的銳氣,只是期待著遠方那一桌熟悉的年夜飯。
老外們可能是不了解我們這個自農業社會而扎下根的回家情結。除了父母,回家并不完全是要見到誰,但我依然深深記得那些冬天的清晨從踏上家鄉土地時那種激動——連檢票口旁邊摩的司機都讓人感到親切,而看到站前草地上豎一塊牌子“**是我家,清潔靠大家”更是讓我心中一熱。每次總想快快地回去,給家人一個驚喜,而每次推開家門的一剎那,總是看到母親已把熱乎乎的飯菜放上桌——早餐的標準抵得上一頓豐盛的晚餐……然后看到那已經被太陽曬了一個星期的厚厚暖暖的棉被,一種安全的、踏實的感覺油然而生,宛如安泰俄斯又挨上了他的大地母親。
所以,回家更多的是一種精神的回歸。在這種回歸下,肉體的辛苦可以不去計較,財物的考慮可以暫放一邊。經歷了11個月的你爭我奪,你賺我賠,這時候忽然發現,我們身邊99%的人與自己一樣,都由一根遙遠的繩牽著。這種感覺,讓很多憤怒、不滿和怨尤隨風飄走……
當然,打工的人們回家,有時候會對小企業和小家庭帶來很大的麻煩:一是現時沒有人手,影響了生意和生活;二是怕農民工回去后不再出來了,從而形成“民工荒”。有幾次,我超然地想,既然人作為個體,在一定的時節渴望回歸,而作為一個家庭或家庭企業的單位,是否也需要或可以趁此“被回歸”?有一陣,我的家中也出現“保姆荒”,不得不自己整理一切家務,確實很繁瑣。但下班后飛進廚房,手忙腳亂地開始工作,然后守著幾個菜碟等著家人評判和享受的時候,居然也涌上那種小女人的幸福感;當一邊打掃一邊和老公孩子聊家常,不再為爭哪個頻道而費盡心思的時候,忽然感覺找到了做一個家庭婦女的價值和充實。家就不再是個“客棧”,反倒覺得屋子里充實了很多。這不也是一種回歸——回歸家庭本來該有的寧靜,回歸男耕女織時代母慈子孝的平和,又何嘗不是一種我們心底向往的生活?
我的一位朋友,辦了個小企業,做得挺不錯。以前一到12月份,他就非常的緊張,一方面是很多業務在這個月擠破門檻,另一方面,他的員工又開始計劃回家。所以每到這個季節,他的脾氣就特別的不好,這使員工和客戶都感到壓力。后來,一個特殊的機緣,他開始帶同事們學習《弟子規》,尤其專注在孝悌和誠信。其中,他的一名員工忽然感悟到父母恩重如山,應該趁著有生之年多與父母在一起,所以辭職回家了。大多數的員工,工作更努力了,年后回來,個個精神振奮。因為他們把學習的東西帶到了老家,用在父母和親戚朋友身上。有的員工家人甚至寫信給公司,感謝公司的教育。這時候家和公司居然被連接在一起,老板催員工回家盡孝,父母催孩子回公司盡職,那位朋友雖然有時候不得不推掉幾單生意,但他的企業依然生意火紅。
回家,是一個放慢腳步的過程,對每個人而言都是一個發現根的旅程,是發現父母變老、唏噓兒時夢想、檢視自身變化的旅程。從這一意義上說,也是中國人發現自己共同的根、共同的人文價值觀、反省經濟性和動物性的過程,或許是這個商業社會的平衡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