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鞋大王”勞資糾紛六回磋商未果
10月27日,裕成制鞋廠以訂單減少為由突然解雇18名工作了十年以上的中層主管,18名主管認為廠方程序違法、補償不到位,從而連續多日進行抗議。
11月8日上午,雙方仍在協商。
對此,專家發出預警,每到年底時,勞動糾紛就會增多,尤其是在今年“老板跑路成風”的背景下,政府應做好打算提早應對。
六個回合磋商未出結果
其中一名被解雇的主管(張海)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直到11月7日,他們已經和廠方以及當地主管部門進行了六個回合的磋商,雙方都提出了各自觀點和理由,廠方答應11月7日下班前給出經濟補償的最終方案。
直到11月8日上午,廠方才給出答復,但并不令18位主管滿意。
據了解,裕成鞋廠是新百倫的代工廠,隸屬裕元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裕元集團是香港上市公司,為Nike、adidas等國際品牌代工,是臺灣有“鞋大王”之稱的寶成集團旗下企業。
記者在對張海的采訪中發現,雙方爭議的焦點主要在于18名主管認為廠方解雇員工太過突然,10月27日下午4時廠方突然通知18名課長開會,會議上直接宣布解除其勞動合同,并要求18人當天下班前清點物品,次日到廠長室辦理離職手續,30日12時之前搬離工廠宿舍。
張海認為,很多工作了十多年的老員工都和工廠簽訂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作,這種突然辭退的方式屬于違法行為。
張海說,經濟賠償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是老員工,有些人自工廠建立那天就在工作了,有些人在工廠成家生了小孩,這種完全事前沒有任何商量的辭退太令人傷心了。
而工廠給出的裁員理由也并不能讓18名主管信服,工廠指出,因工廠訂單大幅減少,業務嚴重萎縮,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此情形下,工廠決定裁員。
而被解雇主管之一王立(化名)對本報記者說,工廠為新百倫代工,比起那些小代工廠,訂單量大,而且穩定,今年的訂單量與去年相差不大,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工廠早在3年前就在江西建立了廠房,目前的產能正逐步向江西轉移,以應對珠三角高居不下的成本。
張海提供給本報記者11月2日裕成鞋廠發出的公告稱:為應對市場需求與大環境的變化,工廠在運營策略上將作出調整,包括強化裕泰鞋廠(江西)在業務與產能方面的成長及擴充。為此,工廠將積極組訓核心團隊加入裕泰運作,歡迎現有裕成團隊干部加入,成為第一批首選成員。
專家預警年底勞資糾紛將增多
對此,裕成鞋廠一位相關負責人卻不認同,他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回應,根本就不存在訂單轉移的說法。“東莞裕成鞋廠和江西裕泰鞋廠雖隸屬同一個集團,但卻是兩個獨立的公司,生產新百倫不同型號的鞋子,設備和流程都不一樣,不能互相轉移訂單。”
他說,裕成鞋廠原本是占用9個樓面進行生產,現在只剩5個樓面在生產,工人也減少到5000多人,這也是國際大環境的影響,歐美訂單在縮減,代工廠也受到影響,訂單減少是事實。
“下班前我們本來是要給出最終的經濟補償回復的,但由于這18名主管人未到齊,所以就等到11月8日早上給出結果。”該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說。
對此,東莞市特約研究員、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主任林江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無論是訂單轉移也好,減少也好,總之是企業對中高層員工的需求減少了。
“這也反映出一個問題。”林江說,現在珠三角的代工企業還是比較被動地回應國際大環境,沒有長遠的人力規劃,有訂單的時候招人,沒有訂單的時候裁員,這往往會造成想要招人的時候招不到,而裁員的時候由于處理不好而引發勞資糾紛。
林江分析,一方面也是因為這些工廠員工的工資本身不高,所以在賠償的時候就“跟著感覺走”,如果是高薪聘請員工,那么在裁員的時候,企業可能要多加掂量了。“越到年關的時候越容易出現勞資糾紛。”林江說。
黃江鎮外經辦一位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說,該辦正在加緊研究出臺有關加強企業風險預警等方面的方案,之前也有相關方案,但目前正在進一步完善中。
據了解,在東莞的東坑鎮,目前已有人力資源局工作人員深入到企業,重點檢查企業招用工情況,工資發放,是否存在違規加班,是否按要求執行最低工資標準等情況。
樟木頭鎮為了防范2008年的“合俊事件”再次發生,目前已經建立綠、黃、橙、紅四級預警機制,實時監控企業的訂單、工資發放、繳租情況,一旦企業被亮紅燈,有關部門馬上采取措施化解,必要時封存機器、貨物,凍結銀行資金。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