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派服飾產業崛起遭遇三大“絆腳石”
高檔面料要到沿海批發
“外地的山寨渝派服裝,對我們的殺傷力太大了。”采訪中,有朝天門服裝老板表示:一條連衣裙,在重慶批發價賣150元,但是在武漢、杭州等地山寨出來后,當地的批發價可能就只有100—110元。
對渝派服飾來說,這種價格上的殺傷力所帶來的影響是致命的。
據渝派服裝協會統計:由于外地“山寨”重慶服裝款太厲害,原本生產旺季的5月,重慶不少服裝加工企業卻不得不停產。與同期相比在國內市場的批發量下降了80%。
在渝派服飾精品城專門做物流發貨的老板們證實,每天通過航空運輸從朝天門發往全國各地市場的衣服不少,主要有北京、沈陽、哈爾濱、鄭州、杭州等地。不過,今年5月以來,生意不如往年,發貨量減少了很多。
“渝派服裝貴在原輔材料和工人工資,不少原輔材料要到沿海批發,物流成本高。”不少朝天門的服裝老板稱,杭州、武漢等地的服裝原輔材料購買很方便,“山寨”貨在價格上有優勢。
在面料生產方面,重慶可生產棉、麻等中低檔服裝面料,但毛料、羊絨、化纖等面料,主要依靠外購。段記西服相關負責人證實:“重慶沒有生產西服所需要的毛料、羊絨等高檔面料,我們只有100%從沿海進貨。”重慶服裝行業協會提供的信息也表明,本地服裝企業所用高檔面料、輔料80%以上從沿海采購。
在計劃經濟時期,重慶有重慶印染廠、重慶第二印染廠和重慶遠大織布廠染整車間等印染整理坯布的生產線,是西部最大的紡織印染基地。
但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眾多國企陷入困境?,F在,重慶每年有85%以上的紡織面輔料需運到外地進行印染加工,經過加工的面輔料又以較高的價格回到重慶。
重慶服裝廠外地買面料,這還只是冰山一角。事實上,由于產業鏈的不完整,重慶紡織尤其是服裝必須比同行業的競爭者付出更多。
“我們并不愁訂單,愁的是沒有配套企業。”段勇告訴筆者,目前,重慶自主設計的服裝在樣式上已經不輸給沿海,但在配套上差距卻很大。毛領、線絨帽、拉鏈、羽毛等配飾,都需要從沿海采購。而很多時候正是這些別具匠心的配飾,才能使服飾在消費者眼中脫穎而出。
讓眾多老板頭痛的不止是運費,還有時間。由于服裝是季節性很強的產品,生產一向都是爭分奪秒。每到旺季,誰的新品能第一時間“掛”到消費者面前,誰就占領了潮流的“制高點”。
“服裝產業是一個很長的產業鏈,這些鏈條環環相扣,只要其中的一個鏈條斷了,整個產業鏈都會受影響。”渝派服飾協會會長宋顯陽表示:重慶的紡織服裝產業鏈不夠完善,甚至部分環節已經出現了斷鏈現象。
居無定所制約企業發展
沒有標準的、固定的大規模廠房,是眾多中小型服裝老板的另一大心病。
據了解,目前重慶有服裝加工企業3820戶,其中90%是朝天門最早入駐的批發商,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了渝派服裝的主力。
這些最初從事服裝加工的企業,大部分分散在南岸四公里到巴南沿線,要么租農房作廠房,要么租農民土地建臨時廠房。
而因為城市擴容,渝派服裝老板幾乎都經歷過多次搬家的痛苦。以王勇為例,18年來,他先后在南岸六公里、小泉等地搬了14次廠房。每次搬遷,設備、裝修都要重新來過,還不算耽誤時間造成的損失。王勇的公司僅搬家就額外損失好幾百萬,完全可以興建一個一定規模的現代化廠房。沒有固定廠房,導致很多企業不敢擴大規模。
“卡娜磊詩”搬家6次、“安吉妮婭”搬家4次……黃明偉告訴筆者:僅渝派服裝精品城里,有自己品牌、上一定規模面臨搬遷的企業至少也有300多家。居無定所,大大限制了渝派服裝提檔升級。
并且,由于加工環境不好,也限制了優秀人才的留駐。曾有一知名渝派服裝品牌,和廣州一個優秀設計師談好了,請他到重慶,工資為月薪1.5萬,還加提成。結果設計師來位于七公里的廠間看到生產環境后,頭也沒回就走了。
像這樣的例子,朝天門上千家服裝加工企業幾乎都遇到過。 {page_break}
缺技工難接客戶大單
“事實上,超過一萬件的大單,我們都不敢接。”段勇說,渝派服飾企業現在接的經常是幾百上千的小件,而真正賺錢的,是動輒上萬的外貿大單。
曾數次前往廣東沿海等地考察的黃明偉介紹:通過外地的一些經銷商,近期有大量的俄羅斯及中東外單來跟渝派服飾談合作,但是,重慶企業卻不敢貿然接單。“有時,客戶訂了幾萬件衣服,結果只拿到幾百件,急得直哭。”
除了生產規模太小,熟練技術工人缺乏是另一大因素。“不是不想接大單,是工人不夠,怕完不成訂單。”2005年10月,因在重慶召開第五屆亞太城市市長峰會時,亞太市長們著“巴渝盛裝”而名震海外的“樹王”公司,是“重慶造”服裝品牌的一大驕傲。但“重慶樹王”當時就曾表示,僅就他們一家企業而言,在生產一線,至少缺上百名技術工人。
據來自渝派服裝協會的信息:目前,重慶服裝行業對技術工人的需求缺口,至少達到1/3。
由此暴露的一個事實是,重慶本土高校的服裝系和服裝學院相對缺乏,盡管有一些中專、職校等培訓機構開設有縫紉等專業,但真正培養一名熟練工人,從進廠起至少需要半年時間。
不少服裝老板還表示,現在廠子里都是四十歲左右的工人,根本沒有年輕人。由于工作辛苦,晝夜顛倒,現在的80后和90后大多已不愿意從事服裝加工這行。
此前,由于沿海城市的服裝行業更為成熟,曾吸引了全國服裝行業的技術工人“東南飛”;如今,擁有豐富低成本勞動力資源的重慶,卻需要用更高的薪金吸引沿海工人回流。
今年以來,又有新情況出現:很多在金融危機時期回鄉的技術工人,出現了辭工出走苗頭,讓本來就缺少技工的重慶服裝企業,突然遭遇與沿海城市類似的“用工荒”。
在渝北區經營著一家服裝廠的劉陽告訴本報筆者,去年廠里招了很多從沿?;氐街貞c的熟練工,廠里也借機擴大了生產規模,接了不少大單子。不過從去年12月份前后開始,不少熟練工都辭職了,原來有四五十人的車工流水線,現在只能靠20來人勉勵維持。
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在重慶,技術工人的工資甚至比沿海企業還高出約1/3!
“廠里有很多工作十年以上的老員工,年終獎金加上工資,月收入能拿七八千元左右。”在聚集了數十家重慶二三線服裝企業的巴南區麒龍工業園服裝城內,一家服裝企業人力資源部經理說,現在發給技工月薪是2300元至4500元,并提供免費宿舍,配有空調、洗衣機等。但即使這么優惠的條件,這家服裝廠還是缺少熟練工。
“當重慶一些大型服裝企業剛剛開始采用日本縫紉機械、意大利熨燙設備等時,廣東已經采用電腦程控設備了”本市一位服裝業資深人士如此分析:相對沿海,重慶企業最大的短板不在薪金,而在管理、以及工作環境和發展前景。重慶中小企業如果沒有長期的發展戰略,讓從沿海回來的設計師和熟練技術工人感到“水土不服”,也在情理之中。
“技術設備落后、生產管理模式滯后、人才培養斷裂等客觀因素,是目前制約重慶服裝業發展壯大的瓶頸。”在筆者的采訪中,不少本土服裝業老板都這樣認為:目前,重慶服裝業剛剛完成原始積累,與沿海發達城市相比,處于才剛剛起步的競爭層次。
“當重慶一些大型服裝企業剛剛開始采用日本縫紉機械、意大利熨燙設備等時,廣東已經采用電腦程控設備了”本市一位服裝業資深人士如此分析:相對沿海,重慶企業最大的短板不在薪金,而在管理、以及工作環境和發展前景。重慶中小企業如果沒有長期的發展戰略,讓從沿?;貋淼脑O計師和熟練技術工人感到“水土不服”,也在情理之中。
“技術設備落后、生產管理模式滯后、人才培養斷裂等客觀因素,是目前制約重慶服裝業發展壯大的瓶頸。”在筆者的采訪中,不少本土服裝業老板都這樣認為:目前,重慶服裝業剛剛完成原始積累,與沿海發達城市相比,處于才剛剛起步的競爭層次。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