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公益行事低調老紡織人——高德康
從1976年,高德康出任僅有8臺家用縫紉機、11位農民的山涇村縫紉組組長,到如今成為國內羽絨行業領軍者,30多年來,高德康帶領波司登人創造出輝煌的業績。在高德康眼里“企業小的時候,是自己的;企業大了就是社會的、國家的、人民的,企業家必須要對社會、對國家、對人民負責任”。從熱心公益事業到2011年底個人出資5000萬元設立德康博愛基金會,面向全國進行扶貧捐助,高德康的每一次善舉都踐行著一個紡織人對社會、對行業的那份熱忱與責任。
相比一些經常見諸媒體的慈善家來說,高德康算是極為低調的。問及原因,他謙虛地說:“人貴有自知之明,對社會的貢獻是做出來的而不是自己講出來的,就是講也要你做到以后別人來講才真實。我覺得我們的品牌要出名,但人就不要了吧。”
談及為何個人出資建立博愛基金,并且堅持每年進行捐款,高德康表示,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其影響頗深,家庭教育中先人后己的理念讓高德康從小就潛移默化地養成了對他人關愛、對社會盡責的責任心。
“這些年波司登之所以能夠不斷的發展壯大主要是國家給予的政策和平臺好,無論是企業還是我個人獲得的榮譽都是對我們的鼓勵與鞭策,對我們而言自然是要懷著感恩的心回饋社會。”看得出,高德康對于做慈善有著更深層次的考慮,因為這份回饋不是心血來潮的行為,而是隨著企業發展壯大的,甚至會成為企業長遠發展的一部分。那么如何更好地承擔這份責任,讓其成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高德康給出的回答是“把企業做大做強”,只有企業發展好了,做慈善才有經濟和社會基礎。
當個好班長用智慧創造財富
毋庸置疑,如今的波司登早已成為國內羽絨行業的領頭羊,近年來,其頗為人津津樂道地自然是2012年的“出海”開店,倫敦奧運會正式開幕前一天,波司登在倫敦南莫爾頓街上的店鋪正式開門營業。在整個奧運會前后,倫敦西區共開出50家新商鋪和娛樂機構,而波司登是唯一一家中國品牌。這讓波司登一時間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的代表性企業。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在今年的兩會上高德康一直強調,中國的服裝業要走出去,才能走出困境,而這首先就是要獲得國際上的認可,這樣產業的提升才會更快。“如果你不去國際上走一下、嘗試一下、體驗一下,你是成長不快的;一定要感受一下才知道國外是怎么回事,只要走出去了就能一步步上來。關鍵是要不斷反思和總結,要不斷地符合當地的消費,這樣才能不斷上升。”
“在產業轉型期間,我們深感技術改造與升級帶來的壓力與責任,我希望能把國外的設計、銷售等理念引入中國。同時,在原創的基礎上進行升級,讓我們的自主品牌真正走出去。”高德康自信滿滿地表示,中國品牌的發展讓他看到未來,而這份信心源自他與波司登人不竭的動力、激情與創新。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可高德康這個車頭似乎當得很“輕松”,“我需要做的是當一個好班長,領帶好團隊,帶領企業不斷向前,企業要長遠發展靠的還是人才培養。”高德康介紹說,近年來,波司登堅持一方面創新人力資源管理方式,構建學習型團隊集體,營造引才、育才、聚才、用才的良好氛圍,在自己的員工中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另一方面,堅持把專業的人才用到專業的崗位上去,關心職工個人發展,提高工資福利待遇。
歸零的心態與求變的思維成為波司登不斷前行的動力,這也是高德康在紡織行業面臨轉型提升、服裝品牌快速發展時保持的進取心態。“我始終覺得一個企業的成功不在起點,而是在轉折點。讓波司登成為全世界消費者認可的品牌,才符合波司登‘世界名牌’的稱謂。”在消費者心中把一個品牌和一類產品劃上等號并不容易,但是波司登做到了,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高德康要把這種理念繼續帶入國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