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服龍頭大楊創世的轉型
在諸多服裝企業轉型的探索中,大楊創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公開資料顯示,大楊創世成立于1979年,是國內最早一批從事服裝生產的企業,其主營業務為生產和銷售中高檔服裝,創立之初主要依托OEM模式(品牌代工)在行業內站穩腳跟,并成為國內西服出口最大的出口型服裝企業。
但這種市場在外且單一依靠代工的商業模式所蘊藏的風險也很大,“隨著匯率波動,和整體國際市場經濟環境疲軟,公司受外部環境影響十分明顯。” 一位服裝行業分析師指出,單純地給企業代工,其毛利率成長空間有限。
意識到這種商業模式的瓶頸后,大楊創世開始培育自主品牌。1995年,其推出TRANDS(創世)男裝品牌,“這也是國內最早一批OEM企業探索自主品牌的開始。”上述分析師表示,創世品牌定位在男性中高端客戶群。
但商業模式的轉變無法一蹴而就,外向型經濟給大楊創世帶來的另一波沖擊則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因國際經濟環境的轉變,讓國內服裝企業頻頻遭遇關店潮,而運動品牌李寧的遭遇,則讓服裝企業的危機快速暴露出來。
對比同業,大楊創世所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少,但如同以往的高速增長局面也開始消退。公司公開的財務數據顯示,2008年當年,公司營收8.95億元,扣非后凈利潤下降至5502萬元。而此前,這兩個數據分別為8.19億元和6584萬元。
在這種局面下,大楊創世啟動多品牌運作戰略,而市場規劃則從單一的海外市場,向國內市場轉移。
自2010年前后,公司除創世品牌外,增設凱門和優搜酷(YOUSOKU)品牌,前者主攻國內的商務職業裝定制市場,后者則定位到年輕時尚群體,將創世品牌的高端化向中低端市場延伸,形成對男裝市場的全面覆蓋。
這些戰略成功的幾率,則仍與行業大環境掛鉤。“不過,業內將今年視為服裝行業的拐點期。”上述分析師指出,從經濟指標上來看,我國服裝行業整體顯示回暖跡象。
“我們最大的核心競爭力是在服裝行業扎根了30多年,對服裝行業十分熟悉。”李桂蓮坦言,此前公司積累的精細化管理和生產模式更利于公司的單體單裁業務的開展。她表示,公司已結合自身的長短板提前布局,預計成效將在2016年顯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