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目標下A股先鋒調研:鋼鐵行業加速碳達峰 多行業影響已現
在碳中和加速背景下,目前鋼鐵行業的控排工作,在行業和企業層面均已提速。
碳達峰、碳中和已成為中國發展的重要內容。
國務院近日印發《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解決我國資源環境生態問題的基礎之策。
2020年,中國能源消費導致的二氧化碳排放約100億噸,其中工業碳排量約37億噸,占比37%,是電力部門之外最大的碳排放來源。
有機構認為,重點行業控排,是實現碳中和的關鍵。據華金證券測算,按照相關的政策路徑,到2050年工業部門的碳排放量相對2015年基數將減少75%-95%,各工業細分領域將經歷深徹的脫碳轉型。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調研發現,目前鋼鐵這一重點行業的控排工作,在行業和企業層面均已提速。
例如,上海市在2月4日宣布,將寶鋼股份(600019.SH)等314家企業列入《上海市納入碳排放配額管理單位名單(2020版)》。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公布數據顯示,2020年度上海碳排放交易體系配額總量為1.05億噸(含直接發放配額和儲備配額)。
“實際上,上海對我們的碳排放管制前些年已經開始了,現在因為碳中和政策,將我們放入配額名單,”寶鋼股份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過去這些年因為限煤的影響,我們很早已經開始準備減排。”
此外,如唐山市也在2月23日宣布,為有效解決三項氣態污染物居高不下影響空氣質量排名問題,決定從即日起啟動鋼鐵企業工程減排深度治理日報制度。
鋼鐵公司推進“低碳”提升競爭力
在鋼鐵行業“低碳行動”加速的背景下,已有機構喊出,“2021年將是鋼鐵行業實現低碳元年”。
中信證券近日稱,目前鋼鐵投資價值或將超越2017年供給側改革時期。其指出,需求端,在整體宏觀經濟復蘇的驅動下,制造業海內外共振上行主線明晰,同時建筑材需求的韌性也值得期待。供應端,碳達峰大背景約束有望帶來超預期收縮。判斷鋼鐵行業將出現明顯供需缺口,行業利潤中樞有望顯著提升。
“雖然在當前時點暫時還沒有看到對產業端生產有實質性的影響,但判斷今年鋼鐵供應端的壓縮大概率超市場預期”,中信證券表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目前鋼鐵行業多家上市公司均在推進“低碳”工作,以期達到預期減排目標,提升行業競爭力。
內蒙古上市公司包鋼股份(600010.SH)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公司一直在推動降耗減排。“我們有循環利用,我們的廢氣、廢熱、余熱都可用于發電。”該人士稱,公司目前“自發電的成本已經相當低”。
“在獲得市場優勢這塊,我們今年成立了六個銷售子公司,機制上體制上更加靈活,(以)提高公司銷售人員的積極性,多銷多得。”該人士稱。
據包鋼股份1月28日公告,公司擬在華北、華中、華東、華南、西南、西北地區設立6家全資子公司。公司對每家子公司以自有貨幣資金認繳出資4500萬元。
廣西鋼鐵上市公司柳鋼股份(601003.SH)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公司持續在推動“碳中和”相關工作。
“我們一直在做一些節能低碳的改造,生產工藝、結構和設備各個方面都有。”柳鋼股份相關人士稱,“我們經常參加行業的低碳交流會。我們正在跟行業討論‘碳中和’,后續可能會出一些路線圖。”
多家鋼鐵上市公司均向記者表示,近期機構調研次數很多。數據顯示,Wind鋼鐵指數2021年以來已上漲8.27%。
喊出“2021年將是鋼鐵行業實現低碳元年”的國金證券鋼鐵團隊指出,供給側改革后供給端無序增長問題有望得到約束,供需改善平滑利潤波動。
“另一方面,高能耗、低效益的中小企業將被淘汰,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通過低碳創新(改善生產流程、更新生產設備和使用低碳能源),競爭力和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國金證券稱。
約束性能源政策已開始影響行業
據相關機構統計,目前全國已開展三批共87個低碳省市試點,共有82個試點省市研究提出達峰目標,其中在2020年和2025年前達峰的各有18個和42個。
在碳中和加速的背景下,近期部分省市整治高耗能行業的進程也已提速。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調研發現,以鋼鐵行業為例,約束性能源政策的影響,已在部分地區逐步向產業鏈和生產企業傳導。
2月以來,內蒙古和甘肅已先后出臺政策,調整部分行業電價政策和電力交易政策。
以內蒙古自治區為例,2月9日內蒙古宣布,為破解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的難題,將全面清理取消對高耗能行業的優待類電價,以及其他各種不合理價格優惠政策,嚴格實施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
政策要求,自2月10日起,取消蒙西地區電解鋁行業基本電費折算每千瓦時3.39分的電價政策,取消蒙西電網倒階梯輸配電價政策;繼續對電解鋁、水泥、鋼鐵行業執行階梯電價政策,2021年能耗標準和加價標準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執行,2022、2023年起將在現行基礎上分別提高30%、50%。
內蒙古從事羊絨服裝、資源礦產開發和能源綜合利用的上市公司鄂爾多斯(600295.SH)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目前該政策已經出臺,之后企業會按照政策執行。該人士表示,內蒙古“十四五”期間的能耗雙控非常嚴格,“能耗雙控對整個行業都有影響,不是一家兩家。”
“電價政策調整,對我們的影響應該是最小的,我們每度電才交1分錢的交叉補貼。因為我們是自備電廠,只需要每度電交1分錢。我們發電量一年將近200億度,就是2個億左右。”該人士稱。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上市公司互動平臺上,多日前已有投資者向鄂爾多斯提問電價調整的影響這一問題。并且,類似的問題也出現在內蒙古另一家冶金化工企業君正集團(601216.SH)的互動平臺上。
前述鄂爾多斯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公司在戰略上非常重視能耗控制工作,“我們現在主要的業務都在鐵合金、化工這塊,都屬于受能耗控制的行業。” 記者獲得的一份2月24日鄂爾多斯的調研紀要也顯示,公司正在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內部準備做產能置換。
“事實上(政策)對行業供給出清將帶來很大幫助”,國金證券指出,內蒙古相關政策將推動僵尸企業、高耗能產能退出,“碳中和大背景下,高耗能行業供給收縮是大趨勢,且將持續發酵。不具備能耗、環保等優勢的小企業將面臨淘汰風險,反之,具備優勢的大企業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