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丨IPO節奏平穩為發行制度改革營造有利時機
今年的證券市場,不僅股票交易平和,其實IPO也異常平和。曾經有論者言之鑿鑿地宣稱,過去兩年IPO過多過快,導致了股市交易量下滑,股指長期低迷。但從基本事實看,此論實則脫離實際,十分荒謬。
據媒體統計,截至11月28日,今年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共120家企業完成發行,平均每周發行2.7家,融資36.9億元,比去年同期僅略有增加。下半年以來,科創板首批25家企業發行時間較為集中,但隨著審核注冊工作步入常態化,發行節奏也逐步趨于平穩,平均每周發行2-3家,融資規模每家平均也就在10億元左右。另據統計,截至11月28日,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今年共核準115家企業,融資1563.09億元,相對于全金融市場,IPO融資總量非常有限。目前還沒有“打新”的專門統計數據,但結合如此平和的融資規模,可以判斷,全民“打新”也不再有以往的熱度。
長期以來,股市新股發行狂熱都與IPO超募相伴,這已成為中國股市特色。以2009至2016年為例,這階段一共1458家企業IPO,其中有1436家超募,超募資金達到3444.18億元。但是,看另外一面,中國證券市場又是世界主要證券市場中IPO抑價率最高的市場。首先是2014年之后對新股首日漲幅有限制,集合競價階段的有效申報價格不能超過發行價的120%,連續競價階段的漲幅不能超過20%,疊加計算后,新股首日漲幅上限為44%。這種硬性規定在全球證券市場都屬罕見。但是,越抑制就越超募,新股發行首日的回報率也非常高,乃至于集中打新一度成為投資A股的最好策略。IPO超募和IPO抑價同時出現,都是出于IPO機會稀缺。當然,需要說明的是,由于信息不對稱,IPO抑價其實是全球普遍情況,IPO超募也是全球性現象。
我國的IPO以審批制為主,IPO相較于貸款、發債等融資方式需要有各種抵押資產,發行股票對企業,特別是無太多土地資產的民營企業來說,是非常難得的募資機會。努力把企業搞上市,就能實現財務自由,這曾經是很多“企業家”的發達路線圖,也確實有很多人實踐過。從超募資金的去向看,很多研究就發現,大量的超募資金被企業管理層用于購置豪車,乃至提高個人薪酬,成了他們致富的門道。所以,伴隨著審批制,出現了經常性的IPO排隊現象。在股市交易低迷的時期,有過暫停IPO的情況,以至于出現了IPO堰塞湖現象。同時,中國資本市場難進更難出的長期狀況,更導致了新股價值被放大,表現出非常大的投機價值。市場規制兩相結合下,高抑價率伴隨高超募額,彼此成就。
所以,今年企業IPO數據下滑,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可喜的動向。IPO超募本質上是資金錯配現象,當前IPO融資數據下滑并趨向平和,一定程度說明,資金錯配現象在不斷修正。可以說,這是目前證券市場規制改革步入正軌的效果證明。因為信息不對稱,IPO抑價伴隨IPO超募一起出現,這種情況在證券市場上是無法完全消滅的。但是,完善規制可以使這兩種情況減少,特別是減少它們之間的相關性。
證監會近年來一直保持IPO的節奏,特別是努力在IPO審批方面增加透明性,雖然還未實現注冊制,強行退市也還沒有全面推開,但這些改革已足夠改善預期。除此之外,證監會優化了公募基金的注冊方式,實行了差異化注冊方式,努力增強權益類基金的投資意愿,特別是對外資投資者進一步放寬限制。權益基金比一般的中小投資人更有詢價能力,信息綜合能力更是天壤之別。資金來源的多元化,大大減少了IPO詢價的交易成本。
對于今年的中國證券市場而言,IPO融資規模下降,同時節奏平穩,給予市場穩定預期,可以說是一個好消息。監管部門應該進一步穩定這一局面。短期看,之前有利的措施需要更堅決地推行,比如還應該進一步鼓勵推動風險資金在一級二級市場發揮作用。長期看,還應該積極完善發行制度,徹底扭轉IPO募資鯉魚躍龍門的狀態。當然,相應的,還應該有股市強制退市,以及以上市公司為重的監管改革。
改革是不容易的,目前已經有改革的預期,應該積極抓住這個時間窗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