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保局擬出新政遏制“帶金銷售”
12月6日,國家醫保局在小規模會議上啟動了《公立醫院藥品采購環節誠信體系和懲戒體系建設專題研究》開題論證會。該項目負責人北大縱橫管理咨詢集團合伙人王宏志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研究將在兩個月內完成。
據悉,未來在全國范圍內,國家醫保局將針對公立醫院藥品采購環節,構建誠信評價體系和懲戒體系兩大體系,遏制“帶金銷售”。根據上述誠信評價結果,建立《合同法》框架內的針對失信生產企業的分級懲戒方案。
包括12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修訂《藥品管理法》、國家衛健委等都將醫藥反腐作為醫改的核心。不過王宏志指出,以往懲戒措施主要重受賄輕行賄,除了GSK以外沒有檢索到生產企業因為行賄被司法部門起訴的。所以希望通過評價、懲戒體系的建立亦可以對企業行為溯源。
國家醫保局將建立信用評價體系和失信懲戒體系,將藥品回扣與違法懲戒、藥品招標采購、藥價相關聯。北京鼎臣醫藥管理咨詢中心史立臣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國家醫保局此舉核心仍是為了“議價”,醫保基金規模有限,醫保局一方面在騰挪空間,另一方面也在通過議價的方式節省出更多的資金。
遏制“帶金銷售”
“帶金銷售”一直被稱作醫藥行業的毒瘤。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司副處長翁林佳在會上指出,20多年帶金銷售的歷史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
對于業界“毒瘤”,國家相關部委也頻頻出擊。
2018年7月,國家衛健委召開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部際聯席會議第二十次會議,這是繼國家展開醫療領域糾風會議暨醫用耗材專項整治會議以來,首次召開全國范圍內的醫療糾風會議。
時隔一個月后,國家九部委又聯合下發《關于印發2018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專項治理工作要點的通知》,其中在凈化流通秩序,提倡集中采購方面提出要嚴格執行藥品采購誠信記錄和市場清退制度。
12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版藥品管理法,針對藥品購銷環節回扣問題,制定了最高300萬元的罰款條款。行賄者將面臨5年內禁止從事藥品生產經營活動的處罰。
此次,國家醫保局也開始出手,在王宏志看來,作為采購的組織者,是主要付費方,國家醫保局或更見實效,而作為組織者,信用評價體系和失信懲戒體系建立是關鍵。
研究將主要涵蓋以下三個內容,對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環節存在的帶金銷售等失信現象開展調查研究;以各級人民法院裁判文書等為案源,以帶金銷售為主要失信行為,結合專家意見和利益相關方代表的意見,采用分級加權法,構建生產企業誠信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失信懲戒體系,基于上述誠信評價結果,設計針對失信行為的分級懲戒方案并論證其合理性,合法性和可行性。
誠信體系與懲戒體系結構模型依順序包含信息采集處理、信用評價和信用結果應用三大板塊。信息采集處理環節將主要來源于裁判文書信息、紀檢監察信息及市場監督信息。信用評價將依照新的藥品管理法,CSO的違法紀律計入生產企業的信用評分。
利用裁判文書法,建立對醫藥企業、上市許可人信用評價體系;以及基于前述評價體系,建立對企業的分級懲戒體系,一方面利用公開的案源對醫藥企業進行信用評價,另一方面評價體系建立起來以后,有評價結果以后,對醫藥企業進行分級懲戒。
針對“帶金銷售”,中國目前大多懲罰措施對象是醫生,此前,在衛健委、紀委監委等部門主導的反腐風暴之下,已經有大批醫院院長、科室主任等“落馬”。公開信息顯示,2018年公開處理的醫生有300多人。“目前懲戒措施主要重受賄輕行賄,我們沒有檢索到生產企業因為行賄被司法部門起訴的,除了GSK以外。”王宏志說。
針對企業方面,財政部聯合醫保局在今年6月對77家醫藥企業開展賬目檢查,涵蓋化學制藥、生物制品、醫療器械、醫療服務、醫藥商業、中藥制劑六大細分領域。銷售費用真實性就是重點,不過截至目前,并沒有太多的相關信息公布。
“議價”是關鍵
在史立臣看來,遏制“帶金銷售”任重道遠,需要多個部門的配合。“而此次國家醫保局更多的是為了‘議價’。醫保基金盤子有限,作為支付國家醫保局需要不斷地騰挪空間,擠壓水分。”
一位仿制藥企業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企業投入了很多資金在一致性評價方面,希望在4+7帶量采購中,醫保基金方面可以有所傾斜;而多位創新藥企以及跨國藥企負責人表示,希望給創新藥更多的機會,甚至有藥企提出,希望醫保目錄是完全動態性調整,即不限于一年一次,而是根據新產品上市進行醫保談判。
一位業內專家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如何騰挪出更多的空間,是“超級買家”國家醫保局需要考慮的問題。國家醫保目錄談判及4+7帶量采購有著異曲同工之作用,都是通過“議價”換得更多的市場。
2019年6月,第一批20個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確定,8月20日公布的新版國家醫保目錄中,通過動態調整、有進有出,藥品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共調出150個品種,被監控20個藥品全部在被調出品種之中。
據IQVIA測算,此次大規模調出的品種中,有近20個品種的銷售額超過10億元;西藥調出的品種可節省醫保基金約250億元,中藥調出的品種可節省醫保基金150億元左右,總共可節省至少400億元。
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指出,此舉或影響個別企業的生產經營,但可以為更多救命藥、救急藥的進入騰出空間。
除騰挪空間外,國家醫保局還在通過“議價”以擠出更多的空間。
2019年9月,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擴圍中選結果顯示。與擴圍地區2018年最低采購價相比,擬中選藥品價格平均降幅59%;而同“4+7”試點地區的中選價格相比,此次中選的藥品價格平均降了25%。
而在不久前公布的國家醫保談判結果顯示,共有150個藥品參與談判,共談成97個。其中,119個新增藥品中有70個談判成功,價格平均降幅為60.7%。三種丙肝治療用藥降幅平均在85%以上,腫瘤、糖尿病等治療用藥的降幅平均在65%左右。31個續約藥品有27個成功,價格平均降幅為26.4%。
熊先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通過此次談判藥品費用顯著降低,通過發揮醫保部門“戰略購買者”作用,以量換價推動藥費大幅下降。
“國家醫保局在談判中有自己的心理底價,價格通過藥物經濟學專家根據療效和國內外同類產品價格測算真實的藥品價格,同時也有醫保專家們根據醫保基金進行綜合壓力測試。”熊先軍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