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級農資航母闖關科創板 先正達集團實現國際領先還有多少難題
A股又現巨型IPO,這一次企業選擇了登陸科創板。
7月2日,先正達集團科創板上市申請被上海交易所正式受理披露,擬申請公開發行不超過27.86億股新股,計劃募資金額高達650億元。
如果上市順利,先正達集團將刷新科創板上市融資紀錄,并將改寫A股市場首發募資排行榜,成為僅次于中國農業銀行、中國石油與中國神華的A股第四大IPO企業,有望創下2010年以來A股最大的IPO募資。
招股書顯示,先正達集團2019年注冊于上海,主要由瑞士先正達、安道麥及中化集團農業業務板塊組成。三年前尚屬于“瑞士籍”的農資巨無霸,經一系列整合后,已完全變身為中國絕對控股的世界級農資航母。
目前,農化公司直接持有先正達集團99.1%股份,通過其全資子公司麥道農化持有先正達集團0.9%股份,即農化公司為公司全資控股股東。農化公司是國資委下屬全資國企中國中化的全資孫公司,因此先正達集團的實控人是國務院國資委。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先正達集團2020年資產總額達4725億元,營收達到1519.60億元,按當年平均匯率測算,先正達集團營收超過220億美元,超越德國拜耳和美國科迪華,成為領航世界第一梯隊的農資巨頭。
根據其上市計劃,此次募資,先正達集團擬將130億元用于尖端農業科技研發的費用和儲備,39億元用于生產資產的擴展、升級和維護以及其他資本支出,78億元用于擴展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平臺(MAP),208億元將用于包括揚農化工、瓦拉格羅在內的全球并購項目,195億元用于償還長期債務。
這意味著,由國資主導的農資巨頭先正達集團將進一步開啟擴張步伐,繼續拉大與第二名德國拜耳和第三名美國科迪華的距離,成為代表中國的世界級農資航母。
世界級農資航母
先正達集團由先正達植保、先正達種子、先正達集團中國和安道麥四個業務單元構成。
產品組合涵蓋植物保護、種子、作物營養以及現代農業服務,并在各自市場領域占據領先地位。
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報告期,先正達集團實現營收分別為1396.95億元、1445.66億元和1519.60億元,實現凈利潤分別為38.04億元、47.30億元和79.97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0.48億元、-22.06億元和44.24億元。無論是資產規模還是營業收入,中國的農資航母已經當仁不讓成為全球行業的執牛耳者。
公司在全球植保行業已排名第一、種子行業排名第三、在數字農業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在中國植保行業、作物營養行業,公司均已排名第一,國內種子行業排名第二。
回首三年前世界市場,中國農資公司尚不能在世界農資市場占有一席之地,歐美農資巨頭不斷并購整合,搶奪全球競爭話語權,如強于植保業務的德國拜耳收購種業巨頭孟山都,在種子市場和植保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的杜邦和陶氏合并成美國科迪華。
如今中國籍的農資航母呼之欲出,并已在多個領域領跑世界市場,開始重塑中、美、歐主導的全球農業科技產業市場格局。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調查,創立于2019年的先正達集團,領跑全球市場,同樣得益于繼承和融合全球多家重要農業公司的資源。
2017年6月,中國化工集團以430億美元完成對瑞士農資巨頭先正達的收購,創下中企海外單筆收購金額的最高紀錄。收購完成后,2019年中國化工農化公司與麥道農化發起設立中化工(上海)農業科技公司,并在2020年初更名為先正達集團。
除瑞士先正達外,先正達集團的業務還源自以色列的植物保護領先企業安道麥。2011年,中國化工收購了Makhteshim-Agan公司60%的股份,并于2014年將其更名為Adama Solutions。2017年,安道麥(當時名稱為湖北沙隆達)發行股份收購Adama Solutions全部股權。
報告期內,先正達集團又以無償劃轉或協議轉讓的方式受讓了中國化工下屬4家公司的股權和中化集團下屬8家公司的股權。幾十年來通過大量收購,包括收購尼德拉、瓦拉格羅、荃銀高科與輝豐股份植保業務等,先正達集團的植保、種子和作物營養等業務才最終形成領航全球的地位。
整合上市隱憂
先正達集團透露稱,目前就商業模式和產品范圍而言,世界范圍內暫無與先正達集團完全可比的同類企業。不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快速并購成長起來的先正達集團因為前期擴張,同樣埋下了諸多經營財務問題。
2017年,中國化工收購瑞士先正達形成巨額商譽,先正達集團于2019年成立后,以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方式承接了收購瑞士先正達產生的商譽。
先正達集團確認的商譽規模已達千億元。2018年末、2019年末,先正達集團確認的商譽賬面價值分別為1717.72億元、1749.78億元,分別占其期末總資產的37.03%和36.15%。
截至2020年末,先正達集團商譽賬面價值仍達1659.22億元,占期末總資產的35.12%,其中因收購瑞士先正達(自2019年開始將相關的商譽在先正達植保和先正達種子兩個分部中予以拆分)、Adama Solutions、中化云龍和其他公司確認的商譽分別為1604.28億元、45.84億元、5.31億元和3.79億元。
同時,先正達集團的前期收購致使公司包括非專利技術、商標權、專利權、軟件、特許權等在內無形資產高企,報告期各期末,公司無形資產分別達1118.70億元、1099.29億元和1026.05億元,分別占其總資產的24.11%、22.71%和21.72%。
對此,先正達集團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未對商譽計提減值,如果被收購公司未來運營狀況未能達到預期,先正達集團可能面臨巨額商譽減值,可能降低公司的盈利水平,此外若因宏觀經濟及公司所處行業發生重大不利變化、技術迭代等致使無形資產發生減值,也將影響公司的盈利。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強勢并購下,先正達集團目前的主要產品的產能多處于難以全部消化的狀態。
公司的植保業務板塊,2020年公司的除草劑、殺菌劑、殺蟲劑等主要產品產能利用率不足60%,只有種衣劑產品的產能利用率達到80.59%;種子業務板塊,2020年公司的玉米和大豆種子產能利用率為91.85%,其他大田作物種子產能利用率僅為63.96%,蔬菜種子和花卉種子產能利用率分別為86.56%和68.60%;作物營養業務,2020年公司基礎肥產能利用率僅為23.40%,復合肥為57.7%,特種肥為24.60%,飼鈣產能利用率為114.0%。
快速并購擴張后,先正達集團的資產和營收規模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其遺留的商譽和經營等多項風險仍待整合化解。
北京某頭部券商分析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此前并購后的德國拜耳、美國孟山都等近兩年來的業績均出現波動,營收和市值甚至出現雙雙下滑。先正達集團能否打開市場,實現并購效益有待觀察。
在國際競爭中如何真正崛起
值得注意的是,先正達集團雖然完成了百分百國資控股,但是其主營業務收入大部分來源于國際市場,這給公司帶來了一些經營風險。
先正達集團認為,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積累了豐富的客戶資源,在全球開展業務,業務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報告期內,先正達集團來自境外的主營業務收入合計占比分別達79.47%、80.16%和79.78%,與先正達集團的全球布局戰略相契合。
同時,公司提示稱,公司在運營的市場中面臨巨大競爭,不僅要面對行業的更多競品競爭、價格競爭、專利競爭,公司在全球眾多國家開展業務,其中部分國家市場的經濟和貿易結構尚不成熟,可能影響公司的持續經營。此外,全球政治經濟和貿易政策日漸加劇的波動可能導致全球貿易的不穩定以及全球增長放緩,進而可能對先正達集團的經營發展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查閱其招股書不難發現,先正達集團報告期內尚未了結的重大訴訟和仲裁事項主要發生在國際市場,其中截至2020年底,公司重要境外子公司境外涉案金額在1億美元以上訴訟或仲裁多達8項。
2017年9月,美國多名原告稱因長期接觸先正達集團百草枯產品而罹患帕金森病或者腎臟受損,因此發起系列訴訟案。瑞士先正達和先正達植保(美國)于2021年6月1日與相關訴訟方簽署總和解協議,就部分訴訟達成和解,但除去已經和解的訴訟外,截至2021年6月22日先正達集團的子公司已收到起訴狀的或所知已經提起的未決訴訟仍達136起。
2014年9月起,先正達集團深陷美國轉基因玉米種子數千起集體訴訟,直至2019年3月,瑞士先正達、先正達植保(瑞士)、Syngenta Corporation、先正達植保(美國)和先正達種子(美國)等不得不足額支付15.1億美元的和解金,至今仍有部分訴訟未和解。
2014年9月開始,先正達集團在加拿大市場,同樣面臨加拿大蜂農發起的集體訴訟,安大略蜂農主張索賠達4.5億加元。
此外,公司還面臨著美國市場發起的反壟斷訴訟,公司Sake項目、Gnome項目和TVE29化合物相關合作協議引發的爭議訴訟,與PlantLab BV的合同糾紛訴訟,以及經合組織對公司相關產品責任指控糾紛和與Roundup產品糾紛等多項糾紛。
目前國際貿易爭端呈現加劇之勢,中國公司在歐美市場的經營風險不斷加大,依靠國際市場的中國農資巨頭能否在國際競爭中真正崛起,先正達集團除上市融資外,還有遠路要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