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價再度沖高可能性大 風險隨之增加
糧食期貨在經歷幾日暴漲之后光芒逐漸消退,棉花和白糖期貨取而代之接過領漲的大旗。2月1-9日,外盤棉期升漲,國內原棉市場出現行情追漲外盤,步步攀高。2月11日,國內外棉花期貨紛紛創出新高。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黎雪榮認為,支撐棉價上漲的因素有很多,從國內來看,有棉花種植面積、產量的減少、需求量的擴大以及游資炒作等因素;從國外來看,有全球棉花供需偏緊的現實情況以及美棉期貨不斷攀升的帶動作用;另外,農產品整體呈現牛市,糧食、小麥、玉米、油脂、白糖等大宗商品的上漲以及通脹因素也極大的增強了棉價上漲的市場預期,成為棉價再度沖高的強勁動力。
黎雪榮指出,種植面積以及產量的減少是棉花未來價格上漲的內在動力。而當前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極度缺乏是引起棉花種植面積減少的重要原因。人工成本的增加,農藥化肥等原料成本的增加,棉花種植的規模不經濟、機械化程度低等因素使得棉花種植成本大增,農民種植棉花每畝的利潤低;且受天氣災害、蟲災以及棉價波動影響導致棉花種植的風險較大;此外,伴隨著我國勞動力成本的上調,出外打工的農民工的工資也有了較大幅度的增加。于是,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選擇了放棄傳統的棉花種植,也致使越來越多的傳統棉田甚至是棉區“被迫”轉換身份。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同時指出,國內棉花產量的減少以及棉花質量整體不高使得供需缺口擴大,棉花需求量需要靠進口來彌補,這使得我國對外棉的依存度提高,棉價的主動權將更多地掌握在外商手中,國內的調控余地將縮小。這將使得國內棉花價格受外棉的影響越來越大,棉價更難得到調控,隨之而來的風險也將增加。
棉價的上漲已經在不知不覺間對我國紡織服裝行業各個環節以及廣大消費者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棉價上漲也將推動替代產品如滌綸短纖等原料的價格上漲,對于消費者而言,意味著今后在服裝方面的支出將增加;對于紡織服裝企業而言,意味著原材料成本的上升,這將給不少企業帶來壓力,特別是對于那些成本轉嫁能力弱的企業十分不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