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近期發布試點文件
國務院新聞辦在滬舉行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外記者集體采訪活動”上,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主任艾寶俊、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自貿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戴海波向中外記者介紹上海自貿試驗區正式掛牌兩個月以來的進展情況。截至11月22日,自貿區已接待企業、個人咨詢和辦理業務超過5.8萬人次,其中企業辦理核名近6000戶。
記者注意到,關于央行制定出上海自貿區的金融政策細則一事,艾寶俊透露,央行正在主導制定上海自貿區的金融政策細則,同時,工信部、人民銀行的自貿試驗區試點文件將在近期發布。
新設企業超1400家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22日,35個工作日有1434家新設企業,其中外資新設企業38家,平均每家注冊資本近1500萬美元;內資新設企業1396家,注冊資本超過347億元人民幣(下同),平均每家注冊資本近2500萬元。上述新設企業中,以貿易類和服務類為主,占比分別是69%和26%,以及部分金融類和物流類企業落戶。
針對大家關注的外資企業注冊少,與內資企業注冊數懸殊的問題,戴海波表示,外資企業占整個被批準企業數量的比例是3%~5%,外資企業注冊少與負面清單長短沒有關系。“外資注冊比例低,是由于語言文化的關系。他們比較冷靜、也比較客觀、經過了周密評估,其中有的企業如果只在內地做,不牽涉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就不一定進入自貿試驗區。”
戴海波介紹說:“總體上來說,企業量很大,內資平均注冊資金2500萬元(人民幣),外資平均注冊資金接近1500萬美元。從這上面來看,注冊企業的總體質量還是比較好的。”不過,有部分外企仍在“觀望”,等待政策細則進一步出臺,特別是金融細則。
爭取年內實現項目落地
艾寶俊在會上介紹,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選擇6大領域18個行業擴大開放,暫停或取消投資者資質要求、股比限制、經營范圍限制等準入限制措施共23項。
目前,《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六大服務業開放領域的23條開放政策中,12項開放措施已經可以實施。7項開放措施需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在暫停相關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文件后實施,如游戲游藝設備生產銷售、演出經紀、娛樂場所、教育培訓、職業技能培訓、醫療機構、增值電信。
其余4項開放措施需修訂相關行政法規或與國家有關部委進一步明確政策口徑后落實相關操作細則,如遠洋貨物運輸、國際船舶管理、有限牌照銀行、律師服務。自貿區管委會將根據政策落地的操作流程和具體要求,年內爭取推動23項措施中的19項措施實現項目落地。
另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為支持在自貿區先行先試,全國人大常委會8月30日通過決定對法律中部分條款調整暫停實施三年,另有16部國務院行政法規、4部國務院規范性文件正在走程序,也將暫停實施三年。針對20部法規文件擬暫停實施三年,戴海波表示,希望明年上半年看到成果。
自貿區外的商機也引人注目。戴海波在昨日會上透露,下一步,會在自貿區外的森蘭區域、浦東機場周邊、洋山港臨港區域建立特定區域的保稅展示、完稅交易的高端消費交易平臺。
金融細則尚在制定
艾寶俊在發布會上稱,目前自貿試驗區管委會正與市金融辦、“一行三會”緊密合作,配合人民銀行分賬核算操作辦法,對區內6000多家存量企業進行梳理,幫助銀行建立企業數據底賬,并支持人民銀行加快建設自貿試驗區資金監控系統,落實風險防范機制,為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利率市場化及人民幣跨境使用相關政策落地做準備。
就外資銀行如何在滬自貿區內設立分支機構的問題,上海市金融辦副主任吳俊表示,外資銀行設立機構進入自貿試驗區不單單是獲得外資國民待遇的問題,機構升格、增設以及新設,在現有監管下有數量控制,在自貿區沒有限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