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暴跌背后:鮮見“大媽”身影
昨日記者走訪了北京市內多家金店,發現多個金銀首飾展臺門可羅雀,鮮見"大媽"身影。分析人士稱,去年金價下跌很大程度上透支了今年的黃金消費需求。此外,近兩年金價下跌成為常態,下跌預期也讓消費者不愿在此時出手。
金銀展臺門可羅雀
11月4據記者走訪了菜百首飾及多家金店,其中菜百首飾降價較為明顯,足金和千足金分別下調10元至288元每克及285元每克,金條價格由11月2日的292元/克下降至280元/克,其他品牌金店金價降幅多在10元/克以內。
引人注意的是,西單商場一樓的多個金銀首飾展臺,門可羅雀,鮮有顧客問津。即使是消費者青睞的菜百,情況也是稍好,沒有搶購現象發生。
顯然,金子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光芒。而在2008年到2011年,每當金價出現小的調整都有投資者毫不猶豫地買進,且每買必賺。2013年4月15日,國際金價跌破1500美元/盎司關口,6月27日金價擊穿1200美元/盎司關口,二季度重挫22.72%,創下30年來最大下跌記錄。與此同時,國內各大金店銷售火爆,大媽排隊購金景象見諸多個城市各大金店。
對于去年今年黃金下跌背景下黃金現貨市場冰火兩重天的情況,浙商期貨貴金屬分析師王琳表示,與去年相比,今年金價不如去年和前年有吸引力;此外,也有2013年實物金需求增長,透支了包括今年和未來一段時間的購買力的原因。
銀河期貨貴金屬分析師楊學杰表示,今年黃金實物消費冷清在去年埋下了伏筆。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黃金消費需求增長32%至1065.8噸(包括珠寶、金條金幣和其他鑄造品),創歷史新高。然而2014年中國前三季度黃金產量同比增長14.27%,但同期消費量則為754.82噸,同比下降21.42%。
"與2013年所處金銀下跌環境不同的是,金銀的需求正在發生著變化。"美爾雅貴金屬分析師韓驍認為,今年上半年中國黃金需求減少19%至569.5噸,因金條金幣購買量下滑抵消了黃金飾品的強勁需求。
另據分析人士稱,去年4月份抄底的"大媽"已經被套,目前部分黃金飾品價格與年內最高位相比,甚至便宜了近70元/克。金價下跌常態下,市場預期會有更低價格出現。
"大媽"購金熱情褪去背后
在黃金消費力透支的情況下,今年金價在無人問津的凄涼中接連下挫。10月6日,黃金以1183.3美元/盎司的價格創新低,10月31日,國際金價跌破1180美元重要支撐,隨后直接奔向四年新低。然而,這些已經不再吸引中國消費者的目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