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在等?等什么?
就股市自身而言,表面上看是市場在等交易量從新放出,或者說信心恢復,但我認為,更為重要的事情是:貨幣政策、改革政策能夠帶給中國股票市場一個穩定的預期。因為我們無法指望世界經濟盡快恢復,也無法逃避全球經濟的蕭條期,所以我們只能指望自己國家能有一套明智的內需政策選擇。畢竟,中國與發達國家相比依然存在巨大而獨到的優勢:中國存在巨大的制度紅利。
所以,中國應當權且放棄、至少部分放棄人民幣國際化的努力,而把更多的精力轉向國內經濟的健康發展。最大的忌諱是:為了人民幣國際化、為了讓人民幣穩定甚至升值而實施偏緊的貨幣政策,那一定會抑制改革釋放的資本活力和制度紅利。所以,股市在等,等中國政府的拿出正確的政策選擇。
很多分析都會從自己理解的角度說出一些道理。而今天看,影響股市走勢的不確定因素也確實很多,所以無論誰都免不了掛一漏萬。我也斗膽試試,只是希望能給投資者一些啟發。
我們先從國際經濟形勢角度看看,說實話,乏善可陳。當今美國經濟應當說亮點最多,但真有數據反映的那么好嗎?未必。比如,美國的失業率已經降至5%附近,但真實失業率到底多高?據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經濟學家王健先生的最近提供的數據顯示,如果加上放棄繼續尋找工作的人口,美國真實失業率應當在10%以上,而且就算“有工作”的人群中,也存在許多僅有“半日職位”的人群。所以,說美國經濟好,我認為僅僅經濟恢復過程中一時的表現,而可持續性存在質疑。
試想,美國經濟對全球經濟的依賴度有多高?如果全球經濟不好,美國經濟好得了?我懷疑。比如金融業,這是美國最大的行業之一,在全球實體經濟不景氣的前提下,金融業會有好日子過,這不是天方夜譚嗎?
美國還有個所謂“再工業化”的目標,那歐洲和日本吶?也搞“再工業化”嗎?那除了傳統產業,新的產業是什么?機器人?3D打印?可穿戴設備?這些都是技術進步,也都是新產業不錯,但問題是,這些“碎片化的新玩意兒”是否可以撐得起全球經濟進入新增長期?我看沒戲。我認為,一些碎片化的新技術,無法與當年的蒸汽機和信息化帶給世界的經濟動力。
實際上,美聯儲在加息問題始終猶豫不決,核心問題就是世界經濟很可能進入新一輪衰退,甚至出現比較強烈的“蕭條期”。當然,這個過程中,如果美聯儲加息能夠劫持某個大國,那一定會從“財富再分配”的角度增加美國經濟肌體的強健程度,但不會從根本上改變世界經濟的景氣程度。
我們在看中國。中國經濟的危險因素很多,而最核心的問題在于“主動性經濟動力嚴重缺乏”。我們始終認為,中國經濟增長不在于是7%還是6%,而關鍵是主動性增長,按照中央政府的提法,叫“內生性增長”。我認為,要做到主動性增長,必須煥發民間資本的活力。而要煥發民間資本活力,就必須為資本創造一個良好的政策和金融環境。現在,政策環境在改善,因為中國正在經歷一次前所未有的改革,這對進一步釋放中國經濟活力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但是,我們也同時看到,中國資本的金融環境改善緩慢,核心是真實貸款利率水平過高(10%以上)。這樣的金融成本必將對沖改革效果。我們說,貨幣政策是總量政策,關乎經濟的每一個角落,如果改革釋放了資本活力,但貨幣條件過緊,信貸成本過高,而資本市場受到壓抑,那改革帶來的資本活力如何釋放?這是中國當下最要命的問題。
為什么中國不能采取措施更加有力放松貨幣?我認為,關鍵是人民幣匯率方向的考量。如果放寬貨幣力度太大,那人民幣貶值必將加速,這會給全世界試圖做空中國的勢力提供一個極好的借口,從而發生嚴重的金融攻擊。當然,如果金融攻擊發生,外國人手里所持人民幣一定會參與拋售,這會導致難以想象的后果。也當然會“影響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嗎?很危險,畢竟中國經濟可以被攻擊的點很多。比如,地方債務問題,企業負債率過高的問題,產能過剩的問題等等都會變成投資者對銀行壞賬爆發式增長的擔心。
鑒于上述,中國經濟政策就會出現一個重大的矛盾。經濟自身的情況需要貨幣政策寬松,但人民幣攻擊的擔心有阻礙了貨幣政策寬松。如何尋找平衡?這會導致投資者看到貨幣政策忽而松、忽而緊,變得樸素迷離;導致股票市場投資者預期紊亂,無所適從。這不是挺麻煩的是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