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監管思路要瞄準一條線
針對私募基金發展中存在的風險以及下一階段的監管思路,證監會私募基金監管部主任陳自強表示,當前私募基金監管遵循“統一監管、功能監管、適度監管、分類監管”的基本原則,按照“扶優限劣”、“差異化監管”的方法路徑展開。
“近兩年私募基金行業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不少風險。”陳自強指出,一是變相公開募集,突破合格投資者標準,如向不特定對象公開宣傳推介,投資者超過法定人數限制,利用資金認繳制或通過收益權拆分銷售等變相降低投資者門檻,夸大宣傳,違規保本保收益等;二是管理失范,違規運作。不少私募機構內部管理和風控制度不健全,基金運作隨意性大,部分私募基金從業人員還存在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行為;三是登記備案信息失真,合規意識薄弱。部分私募機構向投資者和監管部門披露信息不充分,在監管和自律檢查時不配合,甚至拒絕規避監管;四是“名股實債”類產品兌付壓力大,“跑路”事件時有發生。
陳自強強調,當前私募基金行業的突出問題還表現在非法集資風險。一項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一季度發生的私募基金非法集資風險事件涉案備案基金5.73億元,涉及投資者1774人。雖然涉及的基金規模上有所減少,但非法集資高發的態勢尚未得到扭轉。未備案的私募基金非法集資風險隱患更為嚴重,不僅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秩序,損害了行業聲譽,也給投資者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
對此,陳自強詳解下一步證監會在私募監管方面的監管思路。其中,將以“統一監管、功能監管、適度監管、分類監管”為基本原則,按照“扶優限劣”、“差異化監管”的方法路徑展開。具體來講,功能監管就是對不同機構條線下的私募基金業務,鑒于其具有相同的功能屬性,進而實行統一的功能監管。各類私募基金執行統一的合格投資者標準,均應當遵守非公開募集、投資運作、信息披露等規范性要求,防范監管套利。目前證監會已經探索實施對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及其子公司從事私募基金業務的統一功能監管。
在“限劣”方面,證監會通過組織現場檢查和配合地方政府打非等,查處行業違法違規行為、對失聯機構進行公示、對違法違規機構撤銷管理人登記、對長期沒有展業的機構注銷登記等,引導真正專業、規范的私募機構開展業務。
“差異化的監管方面,前期基金業協會對不同類別的私募基金從業人員資格考試范圍、信息披露內容和頻率、托管機構資質要求、合同指引版本等方面進行了差異化自律探索,但是相關的差異化制度安排還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陳自強表示,如在事后風險監測領域,對于證券類基金,將主要關注其杠桿使用情況、是否涉嫌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情況;對股權類基金,將主要關注資金募集合規情況和利益沖突情況。考慮到股權創投類基金已經有一定的自律管理基礎,可以充分發揮各地股權、創投協會作用,在考試、培訓、信用體系建設和行業最佳實踐等方面開展合作。
適度監管就是私募基金不設行政審批,實行事中事后監管,充分發揮投資者和市場對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約束作用以及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自我約束作用。行業監管和自律監管主要從資金募集、投資運作、信息披露等環節入手,提出原則性底線監管要求。
分類監管就是在統一立法、統一登記備案的基礎上,根據各類私募基金投資標的不同,對私募證券基金、私募股權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等分別進行備案,提出不同的監管要求。同時根據各類私募基金的管理規模大小、投資者人數、合規風險程度、投訴舉報等維度,以問題和風險為導向,進行分類監測和檢查。
陳自強指出,在扶優限劣方面,證監會將創造條件鼓勵優秀機構做大做強,同時清理違規、失聯和空殼機構。鼓勵的政策主要體現在6個方面,一是允許符合條件的私募機構申請公募基金管理人業務牌照;二是允許符合條件的私募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開戶;三是研究并盡快明確私募機構在新三板掛牌問題;四是推動引導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投資符合條件的創業投資基金;五是支持有條件的私募機構開展境外投資業務;六是通過分類公示、推出行業最佳實踐、宣傳優秀私募機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