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貸聯動試點:提升銀行盈利能力不是問題
銀監會等三部委聯合下發《關于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創新力度開展科創企業投貸聯動試點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投貸聯動試點的正式落地,是銀行業綜合經營取得的又一個重大突破,也是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相結合的創新。長期來看,商業銀行深化綜合經營乃大勢所趨。
連平指出,商業銀行嘗試投貸聯動,對其未來盈利能力的提升,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由于《商業銀行法》的限制,商業銀行不得向股本性融資提供貸款。以往商業銀行在支持創新型企業尤其是高科技企業時承擔了很多風險,但是盈利卻比較有限(只有單一的利息收入)。而后期這類企業高速成長帶來的回報,商業銀行是享受不到的。
根據《指導意見》,銀行業金融機構以“信貸投放”與本集團設定的具有投資功能的子公司“股權投資”組合的方式,通過相關制度安排,由投資收益抵補信貸風險,實現科技企業信貸風險和收益的匹配,為科技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換言之,商業銀行通過子公司進行財務投資,與這類企業一起成長并獲得資本回報,極大地調動了他們支持輕資產高科技產業的積極性。
但連平也表示,鑒于投資高科技領域屬于高回報高風險業務,也是小眾業務,商業銀行開展投貸聯動時會較為謹慎,需要深入甄別經營風險,不會盲目大規模投入。
連平強調,長期來看,我國商業銀行終將走向跨業整合、深化綜合經營。一方面,隨著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和客戶需求變化,單一的金融服務和產品早已無法滿足企業和居民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商業銀行的服務方式迫切需要從銀行渠道為主向銀行與證券、保險、信托等非銀行金融機構深度融合、交叉合作、協同服務轉變。
在試點階段哪些領域將更受商業銀行青睞?連平認為至少是四個領域:一是新興制造業,包括高端裝備制造、軍工制造;二是節能環保行業;三是互聯網相關領域;四是與居民生活消費相關的新興科技領域,如醫療健康,尤其是一些高質量消費品在技術創新方面會有很大空間,目前有能力享受高質量產品的人群需求很大,但是供給不足。
另一方面,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綜合化程度不高,業務經營范圍偏窄。盡管我國大型銀行在資產規模上已位居世界前列,但綜合國際競爭實力仍難與這些國際金融“巨頭”匹敵。商業銀行與成熟的證券、保險公司進行跨業整合,實現客戶、渠道、系統的充分共享,推動機構、產品和服務的深度融合,充分發揮范圍經濟和規模經濟優勢,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經營收益,進而有助于提高我國金融機構的國際競爭力和跨境金融資源配置能力,增強中國金融業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