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最后的信仰被打破 信用風險保障市場發展
近期信用風險集中爆發。2016年初以來,已有22只信用債發生違約。違約主體由民企蔓延至央企,中國鐵物由于違約債券168億規模龐大、評級高、涉及超短融數量多、持有機構范圍廣,引發連鎖反應。鋼鐵、有色、煤炭等能過剩行業成為違約重災區。“14宣化北山債”和“14海南交投MTN001”城投債申請提前償付,契約精神遭踐踏。
原因:經濟下行、企業加杠桿、貨政觀察、逃廢債務。經濟連續8年33個季度下滑,信用風險增加。企業杠桿率快速上升,截至2015年末中國非金融企業的債務總額為105.6萬億元,占GDP比重為156.1%, 2008-2015年金融企業的杠桿率猛增58.1%。經濟回升和通脹預期下,貨幣政策進入觀察期。地方債務置換,融資平臺不差錢,試圖提前償還城投債降低融資成本。受債轉股、債務重組等預期,部分企業有逃廢債務、轉移優質資產動機。
影響與風險:普降評級、直接融資困難、信用利差擴大、風險偏好下降。2002-2015年債券融資對企業直接融資比重提高的貢獻高達90%以上。從體量看,2015年,實體經濟通過債市和境內股市融資分別為29430億元和7550億元,前者是后者的3.9倍;企業債券余額14.63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余額4.53萬億元,前者是后者的3.2倍。
信用債違約風波已造成評級調低信用債數目劇增,4月共有124只信用債券遭遇主體評級調低或展望負面。信用利差明顯擴大,前四個月推遲或取消發行的信用債規模分別高達387億元、111億元、484億元、1144億元,均創歷年同期最高紀錄。債券發行困難影響企業融資和流動性,投資者信心和風險偏好受到打擊。
化解:監管層積極化解風險,保持債市健康發展,部分信用債風險緩釋。國資委決定由誠通集團對中國鐵物實施托管,“14宣化北山債”、“14海南交投MTN001”取消提前還錢,山西省政府計劃為煤企發債提供財政增信,信用風險部分緩釋,監管層努力防范金融風險。政治局會議提出“保持股市健康發展”,同樣適用于債市。
年初以來,信用風險集中爆發,疊加經濟小周期回升、通脹預期、貨幣政策轉入中性觀察期、去杠桿等,債市調整。未來應在政策維穩、加強監管的同時,推動基礎性制度建設,推動產能出清、去杠桿、債務重組、債轉股、資產證券化、混改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資本市場真正服務實體經濟,推動中國經濟轉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