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走“牛”,為何A股跌跌不休?
5月首周,大盤日線四連陰,周線也是四連陰。從4月7日到5月5日僅19個交易日,大盤就重挫了203點,將持續近1年的震蕩緩上、百點平臺逐級上移的慢牛格局瓦解。滬指相繼跌破了五周均線3192點、60天線3220點,半年線3193點,周五最低點僅比年線3089點高3點,大盤又重新回到了空頭市場。如此險惡的走勢,是在美歐股市和香港股市節節創新高,一季度GDP增長6.8%的情況下發生的,不能不引起市場各方的深刻反思。
眾所周知,銀監會的主要職責是嚴厲監管金融機構,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為各大金融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保駕護航,為廣大投資者營造一個安全的金融環境。但是,這些年來,銀監會的監管工作頻頻失度。2015年,由于銀監會放松并容忍場外高比例配資,致使股災1.0爆發,迫使國家隊動用2萬億資金救市。隨后,又冒出了傘形信托資金大量存在,必須強行平倉,大盤再次暴跌。
2016年初因熔斷不當措施導致的股災3.0雖然與銀監會無關,但是,2017年4月以來的金融強行去杠桿、清理委外投資、清理理財產品所導致的新一輪下跌,又是與銀監會的舉措密切相關。人們不禁要問:在清除了場外違規配資和傘形信托違規資金之后,銀監會為什么不及時清理委外資金和理財資金進股市的問題?為什么在2638點不去杠桿,而到了3295點高點才搞突然襲擊?
不能不肯定,自劉士余主席2016年2月20日上任后,股指從2860點到年底的3103點,上證指數漲了8.5%,新股發行了248家,確實做到了穩中有進。但是,2017年4個多月過去了,截止到本周五,上證指數收盤3103點,又回到了去年年底的收盤指數,可謂“一夜回到解放前”。
而深成指收盤10024點,比去年年底的10177點跌了1.51%;中小板收盤10997點,比去年年底的11483點跌了4.24%;創業板收盤1818點,比去年年底的1962點跌了7.34%。指數已嚴重失真,1000多只股票已低于去年2638點時的股價,創業板、中小板、次新股、高送轉股今年前4個月普遍跌了50%—70%,比前3輪股災的跌幅還要大。
在全世界股市都處于牛市氛圍中,唯有中國股市跌跌不休。請問:是中國經濟出了問題嗎?顯然不是。是中國上市公司出了問題嗎?顯然也不是。上市公司的年報和季報已經披露,經營效益穩步增長。那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監管體系出了問題,打擊了市場的人氣和信心,驅趕了市場的活躍資金,再加上擴容大躍進、無節制的大小非減持,市場抽血明顯,股市跌跌不休也勢在必然了。
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管理層只知道每周按部就班、數量不變地發10只新股,只顧用加快消除IPO堰塞湖來顯示政績,而不知道調節擴容節奏,把投資者當對手盤來做,把A股搞成投資者人人虧錢的市場。而人氣和信心的喪失是很難恢復的。劉士余主席上任后,至少有半年以上的時間很少在公開場合評論股市。但是,隨著新股順利發行和股指的緩慢走高,就動輒以喊話來代替制度監管。這種喊話式過度監管,嚴重挫傷了廣大投資者的積極性,導致市場的低迷不振。
再次,證監會從嚴限制資產重組,嚴重干擾了推進國資改革戰略的實施。從全球股市看,上市公司的購并重組,是優化股市結構,提升股市質量,增強股市的活躍度,更好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最主要手段,并對投資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持久的魅力。
但是,證監會的重組新規卻從嚴資產重組,禁止上市公司跨界購并。照此進行,3000多家上市公司,傳統企業只能永遠“傳統”,周期性上市公司只能永遠“周期”,績差的公司只能永遠績差,落后產能的公司只能永遠落后,過剩企業只能永遠過剩。這豈不等于說,“調結構、轉方式”、“轉型升級”成了一句空話?
又次,對廣大投資者最為關切的、證監會幾個月前就向社會打過招呼的關于“正在研究出臺大小非減持”的新規卻一拖再拖,至今沒有下文。遂導致大小非違規減持、清倉式減持頻頻發生,使市場的價值中樞日益降低,個股崩塌式跳水不斷發生,嚴重干擾了投資者的價值判斷和投資決策。
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報道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