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機行業遭遇“供貨難” 產能不足成企業“心病”
制鞋機械是制鞋業的相關配套產業,它是我國制鞋業發展的技術和質量保證,也是技術水平、生產轉化效率和利潤增長方式的重要體現。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我國制鞋機械主要依靠從意大利或臺灣等國家或地區大量進口。近幾年來,隨著國外先進設備和直接投資的增加,技術適應性改進和技術外溢效應促進了我國制鞋機械的發展。
中國成為世界鞋業加工基地,制鞋機械業也得以快速成長。現在我國鞋機企業已完成了創業初期的資金和技術積累,每年銷售額呈20%的速度增長。然而,應看到,雖然我國鞋機的進口增長幅度在降低,國內的鞋機制造技術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仍然處于發達國家70、80年代的水平,凝聚著智能化和高新技術的制鞋設備依然依賴進口。
鞋機行業回暖 企業瞄準國際市場
目前,中國制鞋機械企業主要分布在溫州、廣東、福建、江蘇等地。其中,浙江、廣東、福建、江蘇地區的企業數量占90%,銷售額也占90%以上。廣東、福建、浙江三大鞋機生產基地的產品已出口歐洲、東南亞等。
2010年開始,晉江不少規模比較大的鞋材廠、鞋廠進一步擴大生產線,與之相對應,這些企業對于各種鞋機的需求也逐漸增加。此外,河北、河南、江西、湖南等地的運動鞋產業逐漸興起,這些地區的運動鞋生產企業偏愛用性價比更高的“晉江造”鞋機,這也給晉江鞋機帶來大量訂單。本土市場發展空間畢竟是有限的,不少晉江鞋機開始逐步向外拓展市場空間的步伐,印度、越南等市場成了他們的第一目標。
鞋機行業遭遇“供貨難”
背靠“中國鞋都”的溫州鞋機是伴隨著溫州鞋革業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先后經歷了上世紀80年代的手工操作、90年代的仿制和新世紀的自主創新三個發展階段。盡管和國外以及中國臺灣地區相比,溫州鞋機起步較晚,但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溫州市政府提出“二次創業”的口號,民間資本紛紛投資制鞋工業,新建和擴建了許多制鞋工廠,鞋機市場迅速升溫,促進了溫州鞋機業的蓬勃發展。隨著制鞋行業的爆發式增長,溫州鞋機的企業數量也日益增多,生產規模逐步擴大,營銷日趨成熟。后來,有企業率先引入意大利設計和工藝理念,使溫州鞋機產品的技術含量和檔次迅速提升。
受上世紀90年代溫州乃至國內大批小型鞋廠紛紛上馬和部分老廠擴大生產線的刺激,進入門檻不高的鞋機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涌出。由于不少企業缺乏細致的市場調研,且無節制地大幅提高產量,理想化地高估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企業的美好發展前景,最終造成了市場飽和乃至產能嚴重過剩的局面。當時需求疲軟的市場決定了企業只能降低產能,逐步消化庫存。過多的庫存除了讓企業資金鏈有斷裂的危險而無其他益處,兩年的時間使庫存消化得早已所剩無幾。當風暴過后,市場即使出現正常的產量需求,企業亦無法在正常的生產周期內大批量供貨,這直接導致了供貨難。
產能不足成企業“心病”
2009年底開始直到現在,隨著金融風暴后經濟的逐步復蘇,鞋機設備行業需求量出現井噴式的增長,這是很多人始料不及的,這與預期中行業慢熱增長方式截然相反,無論是零配件,還是整機,全部都處于供貨緊張的狀態。面對大量的訂單,很多企業從拿到訂單時的喜上眉梢,到產能不足導致難以供貨的一籌莫展,再到面對紛至沓來的訂單卻不敢承接。這其中,是尷尬,更是無奈。{page_break}
今年夏季,東莞市愛瑪數控科技CEO王國權頻頻出現在廣州、深圳、東莞等地的人才市場親自為企業“招兵買馬”。可面對冷清的招聘場面,多個崗位,尤其是技術及管理中高層人員,無論網絡招聘及現場招聘效果都差強人意。轉眼幾個月過去,企業仍然缺工嚴重,手頭長期積壓著訂單,因為生產人員欠缺及上游供應的物料供應問題一直滿足不了客戶的需求。在東莞的鞋機界,愛瑪數控科技的情況并不是唯一,很多資歷較老的鞋機企業今年以來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厚駿鞋機的銷售經理經常在電話里向催貨的客戶說道:“最近半年要貨都安排不了,實在對不起!”。我們看到的不僅有行業同仁對經濟狀況恢復的欣喜,還有揮之不去的“供貨難”的愁緒。
鞋機設備正常的生產也有一定的周期,在這個周期完成前,供貨遭遇困難也是必然。鞋機企業應該轉變發展思維,立足產業實際,增強創新能力。目前全球經濟都十分低迷,很多產業也正進行整合,企業應該看到自己的不足,要加大自主研發能力,同時要站在產業發展的高度,擺脫過度依賴本地鞋產業的觀念,緊跟國際步伐,開發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更好參與國際競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