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時代的化工行業:需求快速復蘇數字化生態初現雛形
時間進入五月,中國各地復工復產節奏加快,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三寧化工,正在迎來他們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升級。
“全數字化工程的交付,對于三寧化工來說是第一次。”日前,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李萬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因為疫情的原因,這項工程有差不多兩個月時間是停滯的,但目前已經全面恢復,預計在今年第四季度就可以完成。”
如果項目順利,李萬清計劃將這個裝置所有成功的辦法全部移植到公司現有老裝置上,讓整個三寧化工可以達到國際大公司智能制造的先進水平,并更多地開放數字化應用場景和改變途徑,使智能制造的水平進一步提升。
而這也是中國化工行業在后疫情時代的一個縮影。
“實際上,中國化工企業對于實現數字化的愿望一直非常強烈。”在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施耐德電氣工業自動化事業部過程自動化業務副總裁何林告訴記者,“從目前我們了解到的情況來看,數字化在經歷疫情之后,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逆的趨勢,并且化工行業的數字化生態已經基本形成。”
疫情的沖擊與影響
今年第一季度,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化工行業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除了涉及疫情防控的關鍵原材料(熔噴布等)的業務之外,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
依據2018年的統計資料,我國化工行業當年產值14.8萬億元,占全國GDP的13.8%,占全球化工產值的40%,居世界第一;然而在全球化工企業100強中,中國卻只占據13席,大而不強的矛盾凸顯。由于化工行業生產的很多都是基礎原材料,對其它行業有巨大的連帶作用。
疫情期間,工廠停工,公路停運,而化工又是一個高度依賴公路運輸的行業,同時基本均位于中國人口密度較大的地區,地方的物流管控和疫情防控政策,都會對化工產業造成影響。
盡管化工的重要原材料——原油,在這一段時間內出現價格暴跌,但是同時出現的需求不振,讓許多此前高價購油的企業苦不堪言。今年一季度,中石化巨虧近200億元,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此前購買的高價原油,帶來了巨量的庫存損失。
“原油進口需要周期,中國大部分企業購買的原油也都屬于期貨,基本上到貨時間就得推后三個月。”何林介紹稱,“于是,反映到化工企業的業績上,可能從油價暴跌開始,需要相同甚至更長的時間。”
于是,在多重危機因素的影響下,很多企業從組織架構層面表現出了容災能力方面的缺陷:尤其是在疫情嚴重地區生產、研發、供應鏈組織過度集中的企業會在這次疫情中受到比較大的影響。參考國外領先企業的實踐,組織架構的分布式設計、業務和運營自動化和線上化能夠加強對于類似挑戰的應對能力。
除了短期的疫情因素需要考慮之外,中長期來看,愈發嚴格的環保和排放要求,也對化工這種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帶來了不少的挑戰。
“對于三寧化工來說,我們是煤化工企業,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通過工藝、設備的創新和利用,來進行能耗和排放的降低。”李萬清告訴記者,“新技術的應用,將會使我們自身產生巨大的進步。”
新設備和新技術的應用,在符合環保要求的同時,無疑會增加企業的成本,而在這個過程中,化工企業的規模將會越來越大,以攤薄環保投入帶來的高成本。
“可以發現這幾年,中國上馬的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越來越多。”何林告訴記者,“為了在環保政策之下能夠有足夠的收益,必須依靠大規模,企業才能在這樣的趨勢中獲得盈利,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也是因此,在超大規模的化工項目成為未來的趨勢之下,數字化技術的大規模利用就不可避免地成為化工企業的必然選擇:在大規模、連續性的生產之下,只能依靠數字化的技術實現良好的過程控制。
數字化帶來的改變
三寧化工對于智能制造的需求,早在五年前就開始了。
“那時我們開始關注智能制造的趨勢,同時成立了智能制造的推進辦公室,在這幾年的改造之下,我們的老系統有98%應用了數字化的控制。”李萬清說,“生產的平穩性比過去有了非常明顯的進步和大幅度的提升,當然消耗也有非常明顯的下降。”
2019年9月16日,施耐德電氣與三寧化工就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約定,施耐德電氣將為三寧化工60萬噸/年煤制乙二醇項目,提供包含一系列軟硬件產品在內的安全與數字化解決方案,從互聯互通產品、邊緣控制、應用分析及服務三個層次打造數字化工廠。
無論是對三寧還是對施耐德,這座工廠都是全新的嘗試。因前期準備相對充分,傳統的配電等工作已經進入現場調試,三寧化工的員工也可以通過遠程的操作系統進行裝置的學習,目前數字化交付已經執行到第四階段。隨著項目推進,還會增加一些跟運營結合的功能,接下來還會進行實體展示,探討數字化交付與運營相結合。
“例如,數字化的方式做項目的開工會議,在過去是不可能的。”何林告訴記者,“通過各種會議平臺,位于不同地區的設計院、客戶和供應商,可以達到數字化開工的目的,也是因此,盡管疫情對于三寧化工的項目有影響,但進度沒有停滯,保持在之前的60%到70%。”
實際上,意識到數字化趨勢的企業也不僅有三寧化工一家,令何林印象深刻的是,從去年底以來,幾乎所有企業在談論未來兩到三年的愿景和計劃時,無一例外均提到了數字化,化工企業對于供應商的需求,也不再是單一的產品供應商,而是一個能源管理服務商。
所謂能源管理服務,就是要利用機電一體化,真正做到能源管控,而不是僅停留控制層。也是因此,從未來的趨勢來看,數字化應用和賦能會給化工企業的效益和能源管理起到非常大的正面推動。
“我原本以為,作為服務商施耐德需要去推動客戶接受我們的理念,但在實際拜訪的時候,我感受到這些企業對數字化的需求,甚至比我們更加激進、靠前。”何林說,“而經歷新冠肺炎疫情之后,這一需求顯然更加迫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