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付量退居新勢力第三:蔚來副品牌箭在弦上
8月2日,蔚來公布交付數據顯示,7月共交付7931輛新車,同比增長124.5%,但環比出現下降。今年累計交付車輛49887輛,超過去年全年交付量。
不過,蔚來的單月銷量被增勢強勁的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超越,退居中國造車新勢力第三。從2018年6月蔚來率先開始交付以來,此前的月銷量一直高居造車新勢力榜首。
與小鵬、理想銷量市占率逐步提升相比,由于品牌定位更加高端,今年以來蔚來月銷量穩定在7000輛左右,市場規模的瓶頸已經出現。如何擴充市場份額,成為擺在蔚來面前的新挑戰。
蔚來汽車推出副品牌的計劃有了新進展。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前WeWork大中華區總經理艾鐵成已經出任蔚來戰略新業務副總裁,即負責獨立于蔚來之外的一個中低端品牌,直接向蔚來董事長、創始人兼CEO李斌匯報。
這一副品牌將主攻15萬-25萬元的主流市場區間,與蔚來品牌所在的高端電動車市場形成區隔。整車制造及充換電等部分技術會通用,但也會有獨立的團隊及渠道等。
8月2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向蔚來方面求證此事,蔚來方面未予置評。
今年6月,蔚來對外宣布,即將于明年推出的全新入門級車型“Gemini”確認將沿用蔚來品牌,并保持高端定位。
不過,李斌此前曾在一次投資人電話會議上表示,蔚來汽車有可能走入大眾市場,但并不是通過蔚來品牌,而是由新品牌拓展。而且在今年4月蔚來第10萬輛車下線之時,李斌也曾放言,要做到每年100萬輛甚至120萬輛的銷量。這樣的目標,僅依靠目前平均售價在40萬元以上的蔚來品牌顯然難以實現。
另外,今年4月29日,在合肥市與蔚來中國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一周年之時,合肥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區正式開工。該園區規劃產能為100萬輛/年,盡管按照此前的信息產能并非完全歸蔚來汽車一家所有,但這也給蔚來進入大眾市場的計劃提供了基礎。
“從高到低”能否走通
2020年以來,走出“重癥監護室”的蔚來,在中國高端電動車市場逐步站穩腳跟。
一方面得益于其依靠服務與用戶體驗形成的口碑,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奔馳、奧迪、寶馬等傳統豪華車企的電動化轉型較為緩慢,目前暫未在同等價位區間具有競爭力的電動化產品。
“如果蔚來汽車今年年底能賣到10萬輛出頭,他還是一家很小的公司,至少一年得賣到30萬輛以上,服務、供應鏈、成本各方面的壓力,也會隨著規模的增長而變大。”有汽車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
蔚來自誕生之日起就被外界稱作為“中國特斯拉”,二者具有諸多的相似點。事實上,特斯拉的品牌塑造就是采用了從高到低、從高端到大眾市場的打法。先通過Model S和Model X兩款車型,快速樹立了高端電動車品牌定位及形象,同時實現技術的積累,完善供應鏈體系;然后通過Model Y和Model 3實現規模化,從而扭虧為盈。
但是,特斯拉的成功更多依靠的是技術驅動,在這種情況下,進入不同市場區間的難度并不大。蔚來則將自己定位成一家用戶型企業,服務是其最核心的優勢。
在過去幾年,蔚來打造了一個高黏性的用戶社區,從而塑造了高端調性。但是,20萬區間和40萬元之間的目標受眾群,顯然有著明顯的差異,如果再用完全一樣的打法,反而有可能會影響現有的品牌調性。蔚來可能無法像特斯拉那樣使用單一品牌,就實現20萬元到100萬元價格的產品跨越。
不過,即便是新的副品牌,品牌調性也不會做得過于低端,而是像小鵬汽車、特斯拉Model 3那樣主攻20萬元區間的細分市場。這一市場同樣將是大眾、豐田等傳統車企在電動車領域的主戰場。另外一個潛在的競爭對手則是小米汽車。
“蔚來打造用戶型企業就是向小米模式學習。但是小米高調宣布造車,從以前的打法來看,很有可能會延續性價比的打法,這會給蔚來往下走帶來不小的挑戰。”有熟悉汽車行業的人士表示。
他認為,進入20萬元區間,比拼的重點將是車企的體系力、成本控制能力以及智能化水平等因素,而在這些領域,蔚來目前都不占據優勢。
規模壓力和供應鏈挑戰
盡管交付量持續走高,但蔚來仍然處于持續的虧損之中,并且難以預測何時才能扭虧。未來應對新車型和智能化、自動駕駛等技術的開發,還要投入更多的資金。
去年,特斯拉實現了成立15年來的首次扭虧,但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碳交易,僅計算汽車生產到銷售環節,特斯拉還沒有賺錢,盡管其年銷量已經逼近50萬輛。
從特斯拉的發展經驗來看,只有銷量達到了一定的規模,各項成本得以分攤,新造車公司才能夠實現盈利。
憑借成本控制能力,特斯拉在國內市場已經很明顯地采取了低價策略,價格的下探讓其產品能夠輻射到更多消費者,也更多地影響到相同價位的燃油車以及新能源車。
今年7月,特斯拉再次揮下價格屠刀,國產Model Y和國產Model 3相繼降價。根據特斯拉中國官方的說法,價格的調整反映的是成本波動的實際情況。隨著Model 3國產率提升,上游供應鏈的成本下降及結構優化,理論上確實讓特斯拉的產品有了持續降價的可能性。
業內也有預測,特斯拉入門級車型的價格還有持續下探的空間。此外,特斯拉還有計劃推出新的入門級車型,從而進一步拉低售價。這無疑將給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參與者帶來巨大的挑戰。
事實上,蔚來也試圖通過改善供應鏈來降低自己的成本。
“在合肥規劃100萬輛產能的園區,就是希望能夠吸引更多的車企去合肥,也讓更多的產業鏈公司過去,從而實現規模化。但是別的車企愿不愿意跟著蔚來一起玩,百萬園區能否形成,也要看當地政府能夠給予多大的支持。”今年7月,有熟悉蔚來汽車的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行業的共識是,在主流的智能電動汽車比拼中,電動化拼的是規模化和成本控制能力,最終趨向于同質化,智能化比拼的則是技術實力。
但是,隨著智能化技術及自動駕駛在汽車行業的應用,消費者使用智能汽車的門檻也將降低,智能汽車將像智能手機一般成為標配。智能電動汽車的摩爾效應將會越發明顯。
目前,在造車新勢力第一梯隊中,蔚來的優勢是高品質服務,理想的優勢是成本控制,小鵬則是依靠智能化概念在20萬元級別打開局面。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智能化及自動駕駛水平將成為競爭焦點。
理想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想曾坦言,在自動駕駛方面,相對特斯拉、小鵬而言正在補課,新產品研發、自動駕駛技術開發,是理想汽車現在的發展重點。
蔚來同樣在加快自動駕駛的開發,按照計劃,明年年初蔚來將發布首款自動駕駛轎車ET7,這款車的自動駕駛的水平,將驗證蔚來是否具備依靠產品力和特斯拉正面較量的能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