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蘋果”在哪里?
3月3日晨,北京職工之家餐廳。來自安徽的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圍坐在一起吃早餐,盡管忙于速記沒來得及記下每位說話代表的名字,但記者在隔桌聽到了一段關于中國自主創新的“群口”對話。
“就這么一部Iphone4手機,魔力橫掃全球。平時叫我愛人買瓶醬油都困難,她愣是為買‘蘋果’足足排了4個小時隊。”
地方GDP之和超全國總量3.5萬億元地緣危機成油價破百推手李書福:幸福感來自三個方面高清:寶石是這樣挖出來的600元成本賣6萬 富豪為何瘋搶和訊網新聞中心誠聘編輯 “我兒子今年高考。我問他‘金榜題名’要什么禮物?人就要‘蘋果’!”
“你們說咱中國人怎么就設計不出個‘蘋果’呢?”
“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了短線作戰、貼牌生產、初級加工。這是創新創造的致命傷。”
“各大產業都存在這種問題。世界每10雙運動鞋中有1雙是‘中國制造’,電腦整機95%以上的零件在中國加工,可大都在為國際巨頭打零工。就說給‘蘋果’代工的富士康吧,生產一萬部、一億部、都沒有一部能說是自己‘原創’。”
“我國有古老的四大發明。中國人的基因里應該不缺乏創新力,現在創新能力不足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
“我認為是技術和市場聯系得還不夠。還舉‘蘋果’這個例子。人家設計師可是把用戶的需求、心理摸了個透。造型簡約又不失高貴,據說機身厚度都是精心計算的,保證單手握住的時候手感最好。它特有的觸摸控制技術……”
“我們的運營商和設備制造商都想多培養優質客戶,但沒有踏踏實實地思考客戶的需求,沒有下力氣去探索對用戶和自己雙贏的商業模式。‘蘋果’的出現其實改變了移動通信的商業模式。”
“這里有一個創新環境的問題。科學研究、尤其是基礎科學研究,需要‘仰望天空’‘十年磨一劍’。在我國,好多高校科研院所都是‘唯論文是瞻’。”
“‘蘋果’的成功,還體現了創意和團隊合作的力量。這也是國內科研人員應該學習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