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中國版QE釋放銀行風險
全國兩會的新聞發布會,除了總理的壓軸戲之外,最吸引人的無非是那些強勢部門的部長的發布會,發改委主任或者是財政部長,或者是外交部長或者是國防部長,當然也包括央行行長。坦率地講,周小川的表現不溫不火、中規中矩,但是有關股市的評論卻讓人刮目相看,成為最近幾天難得的亮點。
周小川在回答提問的時候反話正說,資金進入股市就不是支持實體經濟,這個觀點我也不贊成。股市那么多實體企業融資,當然確實有一些金融交易可能脫離實體,但不能一概而論,好像去了股市的資金就不是支持實體經濟。也許有人不以為然,因為周小川講的不過是常識,而且是非常簡單的常識,類似真理公式的常識,不用解釋的常識;但是如果考慮到周小川央行行長的身份,考慮到周小川以前中國證監會主席的身份,考慮到中國金融管理企業指導的背景,周小川能有此番表達是不容易的,政治上是坦誠的,理論上是鮮明的,值得我們為此點贊。
經濟就是經濟,但是不知道是誰提出了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概念,不但作了分割而且實際上作了對立的比較。什么是實體經濟?和第一實業的農耕比較,可能第三產業的商業就是虛擬的;和第三產業的商業比較,更高形態的資本市場就是虛擬的;究竟是生產物質的產業是實體,還是從事交易的行業是虛擬,并沒有明確的答案。在實際生活中,物質生產和交易定價都是商業活動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一個上市公司不管從事機械制造還是影視制作,無論商品還是股價都是一個完整的價格體系,不能說商品標價是真實的,股價就是虛擬的,資本市場不創造財富卻是財富的分配場所,而財富的分配合理反過來一定會引導財富創造的方向方式和產出、結構和功能,猶如貨幣的兩面。上市公司業績好,股價就上漲,股價上漲,公司的市值就高,市值越高并購其他公司的能力就越強,再融資的能力也就越強;反過來,如果股市長期低迷,那么市值就低估,公司業績再好也沒有用,不但沒有可能再融資并購別人反而有可能成為被并購的對象,更何況低迷到一定程度,新股也發行不出去,融資功能也會喪失,直接融資成為一句空話,加劇企業融資難的局面。這些不是理論上的推演,而是過去5年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相互影響惡性循環的寫照,要走出這個怪圈,必須打破把經濟分為實體和虛擬兩個矛盾對立的思維,把振興股市和恢復增長結合起來考慮,發揮正能量;否則,股市低迷,上下垂頭喪氣,股市繁榮,上下擔驚受怕,首鼠兩端,左右為難,跌,不是,漲也不是,即便漲,漲多了不行,漲快了也不行,漲還要慢慢漲,不露聲色地漲,悄悄地漲,矜持地漲,累不累啊?!
中國經濟脫胎于計劃經濟,融資方式過去、現在、將來一定時期內依然是間接融資為主,這是中國特色,也是中國問題,更是中國的隱憂。間接融資就是銀行貸款,直接融資就是IPO股權融資,前者要還本付息,后者是利益共享,風險共擔,70%的融資集中在銀行系統,意味中國經濟的系統性風險都在銀行端,增長乏力、轉型失敗都可能形成不良資產,尤其是最近十年形成的地方債務,最終都可能由銀行買單,這也是一定程度上中國銀行股市值被嚴重低估的重要原因;而中國股市的指數主要構成又是金融,其實就是銀行+石油,銀行股的低估直接導致主板的指數熊市,清楚這些聯系,大家就明白,財政部公布的首批一萬億地方債務置換計劃為什么會對銀行股構成重大利好,因為切實減輕了中國銀行業的風險,美國的QE是美聯儲出的面,中國的QE是財政部操的盤,版本不同,效果是一樣的。事實上,沒有了未來不良資產憂慮壓盤的銀行股業績增長是十分亮麗的,平均20%-30%的增長超過中小板和創業板,成長性發掘空間充滿想象力,考慮到未來混業經營的全牌照,銀行股東山再起是必須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