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重挫之后銀行同業猛發力
2015年理財規模在余額增速創紀錄,低收益背景下持續壯大。2015年的月度余額增速整體呈現逐漸持續上漲的態勢,2015 年12月余額增速達到56.5%,為兩年內最高增速。
■2015年銀行理財產品出現的主要變化包括:(1)股份制銀行成為發行主力,理財產品占比超過五大行;(2)銀行同業類理財產品規模占比大幅增加,一般、個人類理財產品的比例持續下行;(3)投向債券及貨幣市場工具的理財資金、占比持續增加,占比已經超過一半,而投向現金存款和非標債權的資金占比出現較大幅度下滑,權益類投資規模增速最高;(4)理財期限具有長期化的趨勢,且呈現愈發加快的態勢。
■銀行理財余額增速逐級上漲,理財收益率則逐級下行。此外,在債券的選擇上,理財產品主要投資信用債。信用債中,理財產品主要投資于高等級信用債。從2015年全年來看,理財收益率在上半年基本沒有太大波動并未呈現趨勢性,到了下半年理財收益率出現較大幅度下行。
2月26日,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發布《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15)》,我們結合2013-2015年年報,對銀行理財產品的規模、結構、投向等數據進行簡要分析。
理財規模:余額增速創紀錄,低收益背景下持續壯大
根據2015年年報,截至2015年底,共426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存續理財產品,理財產品數60879只,理財資金賬面余額23.5萬億元,較2014年底增加8.48萬億元,增幅為56.46%;465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行了理財產品,共發行186792只,累計募集資金158.41萬億元。
從增速來看,2015年1月份的同比增速較2014年大幅下滑,但整個2015年的月度余額增速整體呈現逐漸持續上漲的態勢,2015年12月余額增速達到56.5%,為兩年內的最高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銀行理財余額增速逐級上漲的過程,伴隨著理財收益率的逐級下行,
尤其到了2015年下半年,伴隨著股市資金回流,理財產品余額加速上行與理財產品收益率的加速下行同步出現,反映出當時資金主動流向理財產品,這也形成了收益率下行的基礎。
結合理財余額增速與收益率變動,可以將2015年分為兩個階段:一是2015年1-5月,在這一段時期內,由于股票市場持續火爆以及加杠桿行為,理財產品余額增速一直處于比較低的水平(平均增速為35%,低于2014年最低增速),理財產品收益率被動提高以吸引資金;二是2015年6-12月,股票市場泡沫破滅之后,大量資金沖向理財產品,理財產品余額增速明顯上臺階,同時伴隨著理財收益率的加速下行,這一時期是理財產品收益率的主動下行。
發行人:股份制銀行成主力
從理財產品發行人的角度,國有大型銀行的占比越來越低,2015年總占比下滑了6.2%,已經落后于股份銀行;股份銀行理財產品發力主要在2015年上半年,3月份超越國有大行成為發行主力,6月份占比最高達到44%,但是2015下半年占比逐漸下滑;2015年下半年主要是城商行在發力,從7月份占比12%提升至年末的13.1%。
投資者:股市重挫之后,銀行同業猛發力
從銀行理財投資者的角度,2015年最大的變化在于銀行同業類理財產品規模在總規模中的占比大幅增加,從時間上來看,從3月份開始逐漸上漲,6月份占比大幅提升至10%,至2015年年末占比已經達到12.8%。
一般個人類理財產品的比例持續下行,尤其在股市泡沫時期(4-6月)下浮幅度比較大;6月份之后,該類產品的規模占比有所回升。
機構專屬類理財產品占比則呈現倒V型,2015年6月份之前,該類理財產品占比持續上漲;6月份之后,占比持續下滑,但總規模仍然小幅上漲。
理財投向:過半資金投向債券及貨幣市場工具
2015年理財資金中,有超過一半的資金(51%)投向了債券及貨幣市場工具,其占比在連續兩年內均有比較大幅度的增加;而非標債權額占比則連續兩年大幅下滑(2014年和2015年分別下滑6.6%和5.2%).2015年,受整體資產回報率下滑的影響,銀行大幅減少了對現金及銀行存款的配置,其占比下滑了4.2%;受2015年上半年權益市場的帶動,銀行理財投向權益類投資的比例提升了1.6%。
從各類資產規模的增速來看,雖然現金存款和非標債權的占比出現下滑,但仍然保持著規模正增長;即使2015年下半年權益重挫,但權益類投資的規模增速仍然最高,達到96.6%;債權及貨幣市場工具的增速也比較高,達到82.3%。
2015年年報披露了理財產品投資債券的具體情況,其中利率債(包含國債、地方債、央票、政策性金融債)占2015年末理財余額的4.07%,信用債占比為25.42%,在債券的選擇上,理財產品主要投資信用債。
對比2014年,理財產品對于利率債的投資比例下降了0.26個百分點,對信用債的投資比例下降了0.03個百分點,理財產品對債券的投資比例在兩個年度保持相對一致。信用債中,理財產品主要投資于高等級信用債,其中AAA級占比為53.5%,AA+級占比為26.4%,AA級占比為16.2%。
對比2014年,2015年理財產品對AAA級和AA+級信用債的投資比例均提升,大幅降低了對AA級信用債的投資比例,反映理財產品對信用債投資的風險偏好下降。
對2015年信用債的等級利差走勢,理財產品的信用等級配置變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機構整體風險偏好的下降,低等級信用債的配置需求下降,等級利差擴張,預計這種趨勢在2016年仍將維持。
非標資產的信用風險整體偏高,AAA級占比僅15.1%,AA+級占比為16.1%,AA級占比最高為25.8%。
在非標資產的重點監控行業和領域中,融資平臺和“兩高一剩”行業資金規模持續下滑,商業房地產領域的資金在2015年有所反彈,主要受益于房地產政策的轉變以及房地產行業安全邊際的提升。
2015年全年來看,理財收益率在上半年基本沒有太大波動并未呈現趨勢性,而到了下半年理財收益率出現較大幅度下行。根據2015年年報,封閉式理財產品兌付客戶年化收益率從上半年的平均4.8%左右下降至平均4.1%左右,下降幅度為70BP.
根據提供的理財產品預期年收益率,2015年度下行幅度基本在80BP左右;而同期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125BP,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下降150BP,企業債收益率的下行幅度也在120BP以上,僅國債和國開債收益率的下行幅度與理財收益率相差不大,分別為74BP和86BP.
從封閉式理財產品的期限來看,理財期限具有長期化的趨勢,且呈現愈發加快的態勢。自2014年初開始,3個月以下期限的理財產品余額占比就持續下滑,2015年該類產品的余額僅增長3.4%,接近0增長;而3-6個月和6-12個月理財產品的占比持續攀升,2015年的同比增速均在50%以上,兩者的占比均已超過了3個月以下期限產品。
從理財產品的募集情況來看,長期限理財產品的募集金額占比越來越高,加權平均期限從2014年的96天提升至113天。
從理財產品的運作模式來看,開放式理財產品的規模增速明顯高于封閉式,不過2015年封閉式理財產品的規模增速要明顯高于2014年。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凈值型產品的規模仍然遠高于非凈值型產品,但非凈值型產品的增速要更高一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