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金融市場監管還在持續
自從今年2月20日出任證監會主席以來,劉士余就將加強監管工作列為了其本人及證監會的首要任務。而從上半年的情況來看,證監會在加強股市監管方面也確實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上半年證監會對88起案件作出處罰,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書109份,較去年同期增長84.75%,罰沒款共計25.54億元,作出市場禁入決定書4份,對7人實施市場禁入,其中2人被實施終身市場禁入,行政處罰的結案效率和懲處力度持續提升。
而進入下半年,監管還在持續。監管部門在重視對上市公司層面監管的同時,也明顯加強了對市場本身的監管。比如,近期監管部門在推出最嚴借殼新規、重拳整治定增亂象、IPO審核趨嚴等監管措施的同時,在市場層面上,也相繼實行了“特停”機制,以及“細化停牌冷卻內幕交易核查制度,果斷遏制市場題材炒作”,并且,深交所還明確點名“虛擬現實”、“石墨烯”、“人工智能”、“PE+上市公司”、資本系或合伙企業入主上市公司等熱點題材。令市場對題材股的炒作感受到巨大的壓力。尤其是深交所點名的“虛擬現實”、“石墨烯”、“人工智能”、“PE+上市公司”這四類公司股票,甚至出現普遍下跌的走勢。
就當下監管部門對股市的監管來看,股市尤其需要盡早告別讓市場承壓的“三無”監管。
一是監管無標準。這一點最明顯表現在對市場暴炒股或“妖股”的停牌上。比如,對新股、次新股的停牌,一些停牌股票的上漲幅度其實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上漲了300%,有的則上漲了600%,甚至700%。至于一些老股,是三個漲停板停牌,還是四個漲停板停牌,或是五個漲停板停牌,也是沒有標準的。包括“特停”股票停牌的時間有多長,都沒有具體的規定,有很大的隨意性。這種監管本身就沒有規范性,就應該接受監管。
二是監管無準心。一方面是監管涉及的面太廣,范圍太廣,傷及無辜;另一方面是將一些應該監管的內容反倒放棄了。從監管的角度來說,所有上市公司股票都是受監管對象,而從熱點題材的炒作來說,當下股市也不限于這“四類分子”或“黑五類”,當下的高送轉更應該是重點監管的對象,此外還有其他一些熱點題材。而深交所點名“四類分子”或“黑五類”,這是監管喪失準心表現。
三是監管無效率。比如,*欣泰是深交所重點監控的股票,但面對7月27日該股票的“逆天走勢”,深交所的監管卻并沒有給出明確的說法。實際上,對于該股票開盤3分鐘內股價從跌停到漲停,15分鐘成交量接近2億元,換手率超過50%這樣的走勢,市場上并不乏價格操縱的質疑。又如,交易所的監管方式以問詢函、關注函、監管函為主,而這些“函”是缺乏震懾力的,很難解決存在的問題。當然,對于有的問題,即便證監會層面能夠一查到底,但最終也難逃“皮鞭高高舉起、輕輕落下”的結局。
基于A股市場投機炒作盛行的事實,加強對市場投機炒作的監管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有必要,真的掀起一輪監管風暴也是未嘗不可的。至于這種監管,是否真的如券商所認為的那樣“短期防范金融市場的風險,中長期利于資本市場的發展”?這倒是見仁見智的。至少在本人看來,“中長期利于資本市場的發展”這種結論的作出未免過于草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