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590億重倉上海舊改 房企第二增長曲線已現
在單個城市更新項目砸下重金,中海地產又創下了新的紀錄。
7月28日,中海拿下上海市黃浦區一黃金舊改地塊。這是一個超大的城市綜合體,總投資預計約590億,是近年房企單體舊改項目投資額最大的一次。
這一巨無霸項目背后,是一向喜歡凈地開發的中海地產,也深度介入了城市更新和舊改領域,除了上海,中海還在其他城市拿下了多個大型舊改項目。
超大型項目十分考驗開發商的資金實力和綜合運營能力,因此它幾乎只能是大型房企的游戲。中海之外,萬科、華潤、招商、恒大等房企也拿了諸多超大型項目。
開發商們獲取項目資源的渠道正在改變,未來在一二線城市,將更多是超大型項目、城市綜合體的天下。一個開發商,可能僅憑十幾個超大型項目,就能獲得千億銷售;并且沉淀下來的運營業務,可以持續貢獻租金等現金流。
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表示,萬科花了很多精力在舊改和TOD為代表的大型復雜項目上,如果能夠取得突破,將為傳統的開發業務帶來新的增長曲線。
而這,已成為大型房企普遍的追求。
590億投資之重
公告顯示,中海新拿下的,是位于黃浦區建國東路67-71街坊歷史風貌保護及城市更新項目,地理位置優越,緊鄰淮海路新天地商圈,涉及居民8500余證,規劃地上計容建面約36.8萬平方米。
這不是一個普通的舊改項目,而是包括住宅、商辦、風貌保護及歷史保留建筑等在內的復合型社區改造,對開發商的綜合能力要求極高。
公告顯示,該項目將由中海與黃浦區國資委下屬國企——中城集團共同開發,各自持股項目公司98%、2%股份,現擬正式啟動房屋征收、后續開發工作。
由于極佳的位置和地塊巨大,中海將在未來6年里,向該項目投入約590億元之多。這是近年來投資額最大的單個舊改項目了。
此前,廣深投資額最大的舊改分別是:2020年6月,新世界的夏街村舊改項目,預期投資總額逾人民幣200億元;以及2020年2月13日,深圳最大舊改項目——新橋街道新橋東片區重點更新單元,預計總投資585.8億元,目前正在公開選擇市場主體。
舊改項目普遍存在大量沉淀資金、回報周期長、難度大等因素,何況黃浦項目這么巨大的體量和金額,中海穩健的財務面將對項目開發形成支撐。
財報顯示,2019年度,中海以凈利潤416億元領先同行,融資成本創下業內最低,為4.21%。同時,還保持著充沛的現金流,2020年一季度末,中海在手現金997.4億元,凈借貸比率僅為39.4%,處于千億俱樂部最低區間。
中海母公司中建公告稱,黃浦項目的590億投資,將來源于自有資金、股東借款、銀行開發貸款、銷售回款再投資。
參考萬科之前的550億廣信資產包的操作,引入了7家戰略投資者,回籠資金390億。中海會不會也引入投資者共同開發?
對此,愛建證券天津首席投資顧問祁澤金表示,中海財務盤面穩健,有央企背景,此次又與國企合作開發,短期內引入戰投的可能性不大。
祁澤金預測,中海未來的融資方式大概率將以發行低息境外債為主,“目前境外利率較低,中海很有可能再去香港發債融資。”
超大型項目的天下
華潤城,這個深圳近年來最火的綜合體,是華潤在10年前拿下的大沖村舊改項目,幾年來,這一項目為華潤貢獻了超過100億的銷售額;同時,這里的寫字樓、購物中心、公寓,也成為華潤商業運營的排頭兵,貢獻了很多的租金收入。
這種超大型綜合體項目,是開發商和地方政府都喜歡的項目。它帶動了城市經濟發展,也促進了房企由開發向運營轉型,在一二線城市逐漸進入存量時代后,這類超大型項目成為開發商共同的追求。
中海此次拿下的黃浦項目與此類似。事實上,中海早幾年便已開始青睞超大型項目,并累積了這類項目的開發運營經驗。2015年,中海以185.26億元中標了北京石景山區北辛安棚戶區改造A區項目,規劃建筑面積為97.99萬平方米;2018年,中海與中建三局共同開發湖北鄂州項目,雙方各持股一半。項目投資總額為22億元,建筑面積約34.65萬平方米。
更多的開發商也都介入了這類項目。據克而瑞研究中心統計,恒大、融創、佳兆業、富力、時代這5家房企參與的舊改建筑面積均高達4000萬平方米以上,其中不乏百萬平方米的項目。
在郁亮看來,轉型不是拋棄房地產換一個行業發展,而是在此基礎上尋找第二增長曲線,在“傳統業務上找到新的做法和新的增長點”。其中,舊改是一大方向。
克而瑞也認為,隨著房地產增量市場天花板的見頂,借道舊改業務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已成為大部分房地產企業的共識,TOP50房企中61%、TOP100房企中47%已經涉足舊改業務。
佳兆業在《2019-2020房地產行業白皮書》中預測,中國房地產總市值已超過300萬億,城市更新市場規模將達到10萬億。
而要進入這個市場,開發商必須突破的是資源獲取方式,從簡單的招拍掛到與地方政府合作,要求開發商具備綜合的城市運營能力。
事實上,除了城市更新能獲得超大型項目,幾個大型房企巨頭都在通過產業植入方式獲得超大型項目資源,比如碧桂園要做智能機器人和科技小鎮,恒大借新能源汽車大建廠區,融創和萬達爭相拿文旅項目,這些都可以得到地方政府的青睞。
而類似央企招商蛇口、華潤置地、保利發展這類,他們通過母公司背景以及長久的片區運營能力,也能輕易地拿到大型項目。
換言之,未來房企在主流城市中的項目獲取將是非招拍掛,而是與政府合作。在這樣的競爭中,城市片區運營能力、資產管理的能力,比開發能力更為重要。
接近中海的人士認為,未來的房地產市場將更多是超大型項目的天下,誰能獲得更多這類項目,誰的競爭力就更強。
從銷售的角度,億翰智庫指出,在地塊面積選擇上,近年來中海地產傾向于選擇面積較大的地塊,單一地塊可供開發多期,大有儲備糧倉型項目傾向。
而從運營的角度,超大型項目物理空間豐富,可以為開發商轉型運營提供更多的資產,貢獻更多的租金收益,成為第二增長曲線。目前,中海已經是全國最大的寫字樓運營商,購物中心、長租公寓等資產也在逐漸加碼。
到2019年底,中海持有并投入運營的商業物業總面積438萬平方米,持有型物業總營收達41.6億元,同比增長22%,位于行業前列。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