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點評打擊“炒信” 起訴黑產公司
一個假點評,是如何產生的?在網絡上,花錢找人點評刷單,快速提升流量,早已經形成產業鏈。在打擊網絡黑色產業鏈上,各地警方正在不遺余力展開行動。
“動動手指,點點鼠標,輕松賺錢”……如今網絡上充斥著大量類似的招募信息,越來越多的“刷單手”們,被話術誘惑后,加入非法運營的組織機構。這些滋生的黑灰產業鏈條,給消費者、平臺內經營者、互聯網平臺企業乃至于整個社會都帶來了嚴重損害。
日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大眾點評對11家運作虛假宣傳的公司,提起民事訴訟要求維權,還有11家公司被市場監管部門上門查處或取證調查。這一舉動旨在打擊、嚴懲擾亂市場經營秩序、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
事實上,黑產在互聯網上可謂屢禁不絕。不僅是大眾點評、小紅書等平臺深受困擾,在攜程網、馬蜂窩等旅游平臺上,也充斥著大量的“刷單”信息。目前,上海市、青島市等多地執法部門持續展開了打擊,對于違法行為的處罰金額在10萬元到50萬元不等。
“五星”好評標價100元
網絡點評越來越成為消費者參考的重要依據,也成為不法分子牟利的工具。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QQ群搜索,發現了大批“點評福利群”。在群內,群主不停發布各種“任務”,比如,到指定培訓機構或餐飲店內簽到、拍照、買團購、寫好評,完成后可以拿到傭金并退回團購款。
這些參與的“刷單手”并不了解微信群內發布的信息,冒充大眾點評官方組織活動,實際都是違法的黑灰產行為。上海德麥文化傳播公司便通過微信群,招攬了大眾點評高等級的用戶做“刷單手”。
近日,該公司被長寧區市場監管局行政處罰10萬元人民幣。執法人員查實,這家公司在長達3年時間里,通過熟人介紹、互聯網宣傳等方式招攬客戶,為一批商戶開展“點評優化服務”,提升在大眾點評上的星級。
執法人員認為,這家公司的行為違反了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經營者不得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經營者違反本法第八條規定的,由監督檢查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百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可以吊銷營業執照。鑒于這家公司被查處后立即停止相關業務、立即整改,執法部門已對其減輕了處罰。
同時,“刷單人”也受到了懲罰,一大批用戶在大眾點評的等級被降至1級,禁發內容180天,還撤銷VIP、取消相關權益等。另外,某企業總經理賀某,微信名叫“新媒體線上推廣|美團點評”,并使用大眾點評商標作為頭像,以此在網上招徠生意。
面對一家前來詢價的美甲美睫店,賀某表示,服務內容包括評價提升、訪客提升、收藏量提升,還告知對方“刷量不會被查到”,他甚至還明碼標價,即每月不少于100條全五星好評、3個月共1萬元,全部由高等級用戶完成。這家美甲美睫店店主信以為真,與賀某所在的公司簽訂《線上店鋪服務合同》,支付了1萬元“服務費”。
為此,大眾點評平臺將賀某和他經營的公司告上法庭。法院認為,賀某與商戶簽訂合同,提供“刷單”虛假宣傳服務,不但擾亂市場競爭秩序,還損害大眾點評商譽,亦構成不正當競爭。法院判決被告立即停止實施虛假宣傳、混淆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并賠償大眾點評經濟損失50萬元人民幣。
即便如此,大眾點評卻并不是這場紛爭中的“贏家”。大眾點評方面有關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類似“刷單”行為隱蔽性強、取證難度大,對平臺、商家和消費者的傷害都很大。2020年,平臺共處理違規評價3369萬條,處罰違規商戶4.5萬家,處罰違規用戶4.4萬個。
灰色市場需求
近日,山東省青島市市場監管局也嚴厲查處了一起網絡“刷單炒信”案件,揭開了涉案單位用非法手段為網絡平臺內經營者“刷好評”“提星級”,欺騙和誤導消費者的黑幕。目前,青島市市場監管局已對該案作出行政處罰20萬元的處理決定。
瘋狂的刷單現象,還廣泛存在于電商、旅游平臺。據本報此前報道,在亞馬遜海外平臺上,僅在美國,平臺就有上萬名專門刷單的買手。一般來說,他們通過QQ群、微信群等組織人員,然后通過好評返現、免評免費等方式,吸引亞馬遜的真實用戶下單,然后再收取商家的傭金、產品費用。
在記者加入的數個500人組成的微信刷單大群內,每天都有刷單人員不斷發出需求,循環不斷。這些商品從手機殼、充電線、染發劑到粉撲、首飾盒、游泳圈等,應有盡有。
無論是線下商家還是電商賣家,刷單的目的在于提高店鋪評分和排名,以期在搜索排名中能居前,從而提高自己的曝光率帶來銷量。針對平臺的處罰,賣家的規避手段層出不窮。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餓了么、美團外賣、拼多多等平臺上,“好評返現”也成為了賣家刷信的重要手段。一般在用戶給予好評之后,商家會通過微信紅包、支付寶轉賬等方式返還現金。
“評價是大眾點評的基石,我們堅持為用戶提供真實可信、對他人有幫助的評價,對違規行為堅決抵制和打擊。對于虛假點評和黑灰產業鏈,我們一直采取零容忍的態度,將采取民事訴訟、行政處罰、刑事打擊等手段,推動政企聯合共治,維護良好的網絡消費環境和秩序?!鼻笆龃蟊婞c評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何黑產很難被杜絕?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云嘉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占領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認為,第三方服務公司或者商家從事刷單行為,本身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也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直接違反《網絡交易管理辦法》的規定,是一種典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但是幫助經營者刷單的主體,其行為是否也屬于不正當競爭沒有直接規定。在司法實踐中,判決賠償金額通常不高。
事實是,在“刷單炒信”背后,還衍生出了黑物流、非法軟件、販賣個人信息等眾多互聯網黑灰產業,其危害的是整個互聯網和社會誠信。歸根結底,杜絕黑產的辦法還必須依賴于立法,提高違法成本。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