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人民幣市場爭奪戰升溫
香港金管局昨日公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通過香港銀行進行的人民幣貿易結算已達3108億元,占去年全年人民幣貿易結算3692億元的84%。另外,香港現有人民幣存款4514億元,人民幣債券發行在今年前4個月已經達到人民幣185億元,超過了去年人民幣債券發行總額358億元的一半。
新加坡迎頭追趕離岸人民幣業務
香港人民幣離岸業務發展勢頭迅猛,而新加坡也在積極備戰。新加坡交易所昨日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證實,新交所正在計劃推出人民幣匯率期貨結算服務,但該服務的推出尚無時間表。
有香港銀行界人士認為,要發展人民幣業務,新加坡應先打好基礎,包括人民幣存款、貿易結算和人民幣債券,之后再到遠期產品的買賣與清算。
一場沒有硝煙的離岸人民幣市場戰爭似乎已經悄然拉開。新加坡近來致力推動人民幣業務,新加坡國務資政吳作棟4月在北京就表示,新加坡某中資銀行將成為人民幣清算銀行。而據新華社早前報道,工行、中行等銀行都在新加坡快速展開人民幣業務。
針對“挑戰”,與人民幣有著七年之緣、獲國家人民幣離岸中心認可的香港也正積極努力,欲更上層樓。昨日,香港財資市場公會發言人就向本報記者表示,計劃今年建立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匯率定價。
另經上述發言人證實,香港財資市場公會在向其銀行等機構會員咨詢后,希望選定10至20家銀行,參與每日離岸人民幣參考匯率的定價,以作為離岸市場人民幣期權等衍生產品的基準,并推動人民幣離岸市場買賣的公開透明度和進一步發展。
香港或占優勢
大部分市場人士認為,至少在現階段,新加坡還難以與香港競爭人民幣離岸市場中心的角色。現時香港人民幣產品包括存款、債券、基金、保險、房地產信托基金和其他掛鉤票據類產品,下一步即是更大規模和更具吸引力的人民幣投資市場,包括人民幣股票IPO和“小QFII”的推出。
但也有市場人士表示,不可小覷新加坡的實力。中信銀行(601998,股吧)國際中國業務首席經濟和策略師廖群昨日向本報表示,在積極爭取離岸人民幣市場角色上,新加坡在基礎設施、金融產品發達程度方面具備了一定條件;同時,其具有地理優勢,因為新加坡是東盟的樞紐。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近日也表示,人民幣貿易結算和FDI(對外直接投資),相信絕大部分應在香港進行。因為香港與內地貿易關系更為緊密,新中貿易僅相當于香港與內地貿易總量的15%;新加坡向中國的FDI則不及香港向內地FDI額的10%。
馬駿預計,未來人民幣離岸市場將形成中心和邊緣離岸市場格局,比例為70%~80%在香港,其余20%~30%在新加坡、倫敦和紐約等。“可以說,香港將是離岸人民幣的"批發市場",新加坡、倫敦和紐約將是"零售市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