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解讀養老金入市對A股的影響力
未來養老金入市的實際資金規模或許并不多,但隨著A股市場機構投資者的逐步壯大,未來A股市場有望逐漸進入真正的機構時代,降低股市的高度投機色彩,這才是未來中國股市真正的希望所在。
回顧過去多年,我國的養老金投資運營狀況卻并不樂觀。有數據統計,新農保、城居保以及城鄉保三項保險的累計結余約有55%的資金屬于活期類存款。同時,縱觀2000年至2014年底的養老基金投資運營情況,其錄得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僅有約2.32%。由此可見,按照這一平均年化收益率水平,已遠遠低于過去的真實通脹率水平了。
近日,關于養老金入市的消息,再度引起了市場的高度關注。其中,針對養老金入市安全等相關核心問題,人社部表示,養老金只能用結余資金進行投資。
事實上,按照權威的數據統計,2015年養老保險基金的總收入為2.7萬億元,總支出為2.3萬億元,而當期結余為3000多億元。至于累計結余,則達到了3.4萬億元左右。與此同時,按照目前全國的狀況來看,養老保險基金并不存在缺口,其支付能力大概可以達到17個月。
按照前期國務院印發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顯示,辦法中明確了投資股票、投資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養老金產品的比例,合計不得高于養老基金資產凈值的30%。與此同時,對于參與股指期貨、國債期貨交易,也只能以套期保值作為目的。
對此,如果按照這一標準計算,則未來養老金有望入市的規模或將達到數千億之巨。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卻需要慎重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其一,養老基金預期投資規模不能過于樂觀。實際上,與之相比,前期險資投資新規出爐后的市場狀況,可以值得參考。其中,從具體的新規來看,險資投資權益類資產的上限上移了5%。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險資在權益類投資方面,卻長期未能夠用盡這一投資上限額度。相反,縱觀以往較長的一段時期內,險資在權益類投資上的占比基本維持在15%左右的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針對權益類資產的投資,其實其可投資的范圍是相當寬廣的。顯然,對于權益類資產投資而言,更適合滿足長期資金的投資分散性以及投資多元性。對此,作為關乎老百姓養命錢的養老基金,其在投資范圍內,或更傾向于國債、銀行存款等品種,而股票投資或許占比很少的一部分。因此,對于A股市場的影響,或許心理層面的影響遠甚于實際影響。
其二,養老金入市的投資安全性,更需要得到實時監督與完善風控。關乎老百姓養命錢的養老基金,其入市操作更需要慎重。對此,按照相關規定,在養老金入市之后,投資機構和受托機構將分別按照管理費的20%和年度投資收益的1%建立風險準備金,以應對養老基金投資可能出現的虧損風險。與此同時,正如上文所述,在養老基金入市之際,實際投資股票的占比是相當低的,而其投資或將趨向于多元化與分散性,并由此達到降低投資風險的目的。此外,在未來養老金入市過程中,如何保障養老基金的投資安全性以及如何讓其投資運營能夠走向陽光化,也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了。
其三,在養老金入市的背后,我們更需要明白其背后的真實意義。實際上,對于養老金入市,其主要在于提升養老基金長期投資運營低效的現狀,并借助入市來提升整體的投資運營水平,以讓養老基金的缺口壓力持續降低。但是,作為養老基金來說,其基本屬于長期性投資基金。雖然其未來實際入市的資金規模或許并不會太多,但其入市的目的并非在于救市、托市。然而,在其入市之際,實際上傳遞出國家機構認可當前市場投資價值的信號。同時,從某種程度上,也利于提升我國機構投資者的整體占比,完善A股市場的投資者結構,其長期性意義非常深遠。
筆者認為,面對當前A股市場龐大的市值水平,未來養老金入市的實際資金規模或許并不多,但對A股市場的心理層面影響,卻遠遠大于其實際影響。或許,隨著A股市場機構投資者的逐步壯大,未來A股市場有望逐漸進入真正的機構時代,這將會從本質上利于股市的長遠性健康發展,降低股市的高度投機色彩,這才是未來中國股市真正的希望所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