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區域大精簡 行業波動下頭部房企掀人事換防潮
2019年,碧桂園全口徑銷售接近8000億,萬億近在咫尺。
2020年開年,碧桂園靜悄悄啟動了新一輪組織和人事變革,將現有的近70個區域進一步壓縮為55個,以適應市場的變化,匹配長遠的目標。
從2013年到2020年7年間,碧桂園規模從千億到5000億,再到7700億,區域也從十幾個裂變到最多時100多個,再到最新的55個,頭部房企在激烈而迅速的市場變化中不斷做著調整,碧桂園如此,萬科、融創、恒大、保利也概莫能外。
過去數年間,伴隨千億房企從0到30余家,無數職業經理人在各大公司的集團和區域謀到了自己的職位,輾轉間還能不斷上升,那真是個黃金時代。
然而,去年以來,萬科、保利、華潤等相繼進行了區域和人事大換防,房地產行業也出現了高管離職和變動潮。在不確定的環境中,企業和個人都要重新尋找自己的位置,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中有一些公司和人,注定會被淘汰。
區域之變背后
2月24日,碧桂園公布了2020年的首次大規模人事、組織調整,涉及集團和區域兩個層面的多個高管變動。
內部文件顯示,在總部層面,將投策、設計兩個核心部門合并,進一步精簡結構。
更值得關注的是區域層面的調整,主要是將之前拆分較細的小區域合并為大區域,如上海、滬蘇合并為滬蘇區域,甘肅、蘭碧合并為甘肅區域,山東、魯北合并為山東區域,江蘇、蘇州、蘇南合并為江蘇區域等。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碧桂園本次架構調整后減少了14個區域,剩下53個區域,及廣恒、惠南兩個指揮部(類似區域設置)。
事實上在去年3月,碧桂園就在總部層面調整了架構,將功能重疊的部門合并、裁撤,總部員工也進行了分流、優化。
6月底,碧桂園又對原北京、京東、京南、京西、京北區域進行整合,由原來的五個區域合并成兩個區域,即北京區域與京東北區域。
這一次的調整可說是沿襲之前“瘦身”的脈絡,從區域層面繼續開刀,相應地,必然帶來人員的優化和流動。
根據碧桂園總裁莫斌的“縱向輪崗”等原則,此次區域和人事換防涉及30多位高管的職位變動,多為集團與區域輪換,如原人力資源管理中心總經理彭志斌改任甘肅區域總裁,原湖南區域總裁黎曉林改任人力資源管理中心總經理等。
碧桂園內部人士透露,這次調整因為減少了14個區域,肯定有一些職位被免,一部分員工離職。
碧桂園有關人士稱,架構調整是公司主動、也是正常的應對,市場和環境都變了。
與大多數房企相比,碧桂園的區域架構與大部分房企相比要深入、細分得多。據莫斌介紹,在2016-2018年之間,碧桂園曾進行了區域“裂變”,最多時細分為100多個區域,在長三角、珠三角大區域下面又劃分出許多小區域,這是為了適應當時四五線市場的爆發。
與之相比,其他龍頭房企的區域則少得多,比如萬科只有四大區域,融創有七大區域,陽光城算是多的有30個左右。
如今,這家曾經深入四五線縣鎮、號稱要進行全線開發的開發商,正在主動收縮戰線。
如前面所述,從去年開始,碧桂園就在著手合并一些區域。此次更是大規模地將一些小區域取消,并入大區域。同樣,這也是適應市場變化的操作。
在經歷了三四線、四五線市場的大爆發之后,全線戰略似乎已經不合時宜。碧桂園在去年不斷強調,戰略布局五大核心城市群,而不再提全線發展了。
組織變革進行時
與業務變化和戰略定位相對應,組織架構和人事必然要與時俱進地調整,可以說是萬科、碧桂園這些房企巨頭的主動選擇。
在碧桂園之前,其他頭部房企早已在進行組織變革。區域,作為房企的主要組織形態,正在被賦予越來越重要的功能和權力,集團則更多地成為一個資源和支持平臺。
2019年12月24日,萬科啟動區域人事大換防,涉及14個城市總任免,多個城市總被調離原區域,如濟南總調往佛山,西寧總調往長沙,寧波總調往南方區域;區域內部也有輪換,如在上海區域內部,上海總調往無錫,寧波副調往南通,在北方區域內部,長春總調往沈陽,沈陽總調往濟南等。
央企地產商老大保利發展也在去年11月進行了區域和人事調整,涉及江蘇、浙江、山西、浙南、京津冀等多個區域。如原青島公司總經理邢巍任天津公司董事長,天津公司總經理李勇任海南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等。
還有一些職位涉及集團和區域、業務板塊的互調。如原廣東公司副總經理于巍任總部成本管理中心總經理,原商業公司總經理兼公寓公司董事長肖徐哲任商業公司董事長、酒店管理公司董事長。
融創中國也在去年宣布,將海南區域與廣深區域合并,成立新的融創華南區域。至此,融創共有華北、北京、上海、西南、東南、華南、華中七大區域。
易居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指出,房企集團、區域的人事換防,體現了行業波動的影響,也有防止區域諸侯割據、出現管理失控的意圖。
在行業轉型多元化的背景下,傳統的區域劃分顯然不足以讓龐大的房企自如運轉。區域之外,頭部房企們也紛紛成立了獨立垂直的新業務板塊。
萬科去年初提出了收斂聚焦、提升基本盤,將業務重分為五大BG和五個BU,前者是指四大區域和物業,后者是指商業、物流、長租、冰雪等業務。
融創新成立了文旅、會展、康養集團,而恒大也早將新能源汽車、文旅、健康獨立了。
在地產主業之外,碧桂園農業、機器人板塊也已獨立,其中重金投入的機器人集團,在此次疫情中將機器人餐廳運送至武漢,為當地隔離點醫護人員提供安全、便利的熱餐。
深圳房地產觀察人士徐楓認為,絕大多數房企都在尋求轉型,原有業務收縮、調整,新業務上線,也會帶來人員的離職和變動,這一過程不可避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