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頻頻上演一奇觀 問題迫在眉睫
“千股跌停”現象頻繁上演,與其前期的畸形發展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因此,對于新任證監會主席劉士余而言,如何改變中國股市畸形發展的道路,是其任內急需解決的難題。
自去年6月份以來,中國股市經歷了接近20次的“千股跌停”現象,這一暴跌頻率也可以稱得上世界奇觀。然而,對于過去8個月股市的暴漲暴跌走勢,更多觀點認為,這是與中國股市特有的高度投機氛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不可否認,機構投資者占比偏低,中小散戶成為市場的主導力量,這是長期市場高度投機的一個重要原因。縱觀國外成熟市場,機構投資者占比卻基本保持在一個偏高的水平之上。其中,在我們的港股市場,機構投資者占比也基本保持在60至65%之間,至于發展歷史更為悠久的歐美主要市場,其機構投資者占比甚至達到了80%以上。
機構投資者發展緩慢是當下中國股市發展的真實寫照。然而,對于這一現象,近年來管理層也加快了社保基金、養老基金乃至部分外資資金的入市步伐,以此逐漸改變市場機構投資者占比偏低的現狀。
但是,在現階段,擺在我們面前的,卻是另一種情況,即機構投資者的投機行為甚至較中小散戶還要強烈。正如證監會前副主席高西慶所言,不能說中國散戶不成熟,而是現在的管理模式下機構炒股都像散戶。
回顧2014、2015年的股市行情,其實基本離不開一個特征,即市場基本處于“成也杠桿,敗也杠桿”的格局之中。然而,對于杠桿資金而言,因其具有了助漲助跌的雙重功能,由此也在最近8個月的時間內,間接扮演著助跌市場的角色。
因此,對于新任證監會主席劉士余而言,如何改變中國股市畸形發展的道路,是其任內急需解決的難題。與此同時,更需要合理處理好股市財富二次分配的問題,讓市場的發展更符合多方的切身利益。
事實上,從最近兩年杠桿資金的發展情況來看,基本處于爆發式發展的格局。但是,從具體的數據分析,場內融資的發展速度并不是最快的,而發展最快的當屬場外配資資金。
以場內融資余額為例,20114年7月份,這一業務規模不足4500億元,2014年12月份達到了1萬億左右的水平。到了2015年6月份,這一發展規模創下了歷史新高,達到了2.27萬億。至于場外配資,其發展最為迅猛的時點當屬2015年3至5月間,其普遍資金杠桿率高達3-5倍以上,更有甚者達到了10倍以上。與此同時,同期股市也出現了單邊非理性上漲的行情,期間場外配資潛在規模或已達到2萬億以上,其發展速度相當驚人。
然而,隨著一系列“去杠桿化”“去泡沫化”的過程之后,場外配資基本遭到了全面性的清洗,場內融資的規模也縮水超過一半。不過,對于這一輪轟轟烈烈的“去杠桿化”、“去泡沫化”行情,卻直接讓市場身價大縮水,不少中產階層的財富也遭遇到了大清洗的局面。
由此一來,對于機構投資者投機行為甚于中小散戶的現狀,歸根到底,還是與市場制度存在缺陷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退一步來說,如果未來我國得以把機構投資者的占比提升上去了,但這還是不能夠從本質上改變股市高度投機的特征。相反,隨著機構投資者占比的持續攀升,實際上意味著未來中小散戶在股市中的生存空間將會越來越小了。
筆者認為,用“畸形發展”來形容當下中國股市的發展現狀,或許還是比較貼切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