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元服裝洗一次就褪色 3.15維權提振消費信心
今年的“3?15消費者權益保障日”又將如期而至,它已經伴隨中國消費者走過了20多年的風雨路程,也見證了消費者維權意識不斷覺醒及消費環境不斷凈化的過程。與往年相比,在當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背景下,百姓消費信心的提振備受關注,消費市場就是信心市場,消費經濟就是信心經濟。
消費信心從何而來?來自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但是,每每發生的質量安全事件被曝光后,人們不禁感嘆自己所處的消費環境離“放心”,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三聚氰胺事件的深刻教訓,表明了在利益驅動下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手段越發高明,形式愈為隱蔽,同時也凸顯出消費安全管理體制的種種漏洞。
如果沒有安全的消費環境護航,何談放心大膽地消費?眼下,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擴內需、促消費的政策,正進一步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從商家到監管部門仍需要在保障質量、價格、服務等方面多用點心思,讓消費者在售前、售中、售后等各個環節都感到放心,如此,消費愿望才能恒久。
政府的質量檢驗機構承擔著產品質量安全強制檢驗、風險監控和質量監督抽查等職責,即為政府的法定檢驗和質量仲裁機構,由此延伸至消費終端,則是消費者維護權益的強大后盾。近年來,我省各級質監部門經常開展針對普通消費者的服務活動,免費為消費者檢驗商品質量。有了質監部門的檢驗報告,消費者的維權之路才會平坦而順暢。
更有不少鮮活的消費維權事例說明,消費者注重和善于依靠政府質檢機構,一紙科學、公正的質量數據,恰如一柄神圣權威的“尚方寶劍”。如果有更多的消費者能夠自覺地運用好質量檢測這個武器,消費生活中有更多的“尚方寶劍”寒光出鞘,讓每一起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得到嚴懲,那么,消費環境的公平、透明和安全,就在不遠處向我們展示著那迷人的秋波。
在這里,我們走訪了市場和質監等政府部門,選取了一些消費者維權的案例,期望對您的消費和維權有所啟發。
維權案例1
服裝:“表里如一”離我們有多遠
“花一萬多塊錢買的名牌休閑西服,洗一次兩個肩部的顏色差別很大,商家還不承認是自己的衣服有問題,價值一萬多塊錢的西服就這么不經干洗嗎?”開封市民王先生氣憤地說。
今年1月份,王先生來鄭州辦事,無意中在某精品商場看到一套休閑西服,不管是款式還是品牌的知名度,王先生都特別喜歡,便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王先生還沒來得及享受昂貴服裝帶給他的喜悅時,煩惱便找上門來。
于是,王先生找到商家理論,希望能夠進行退貨或換貨處理。但商家不同意,不承認自己的服裝存在質量問題,態度非常強硬,商家認為賣的是名牌服裝,不可能出現質量問題,還理直氣壯地說是洗滌的問題。
無奈之下,王先生拿著衣服去河南省紡織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檢測中心鑒定,“對于貴重服裝,要檢驗服裝是否合格,要剪裁衣服做試驗品,這個檢驗屬于破壞性檢驗,如果衣服不合格,可以找商家去維權,如果合格,這衣服就不能再要了。”該中心副主任王雙華說。
王先生認為,反正衣服現在已經這樣了,褪色很厲害,做不做檢驗都沒辦法再穿,破壞性再大,也難抵一次親身參與之中的真假之戰,正是憑著這種較真精神,卻令王先生成功避免了損失。最后,在省紡織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的工作人員協調下,面對一組組標準數據,商家最終承認服裝有質量問題,并答應退還全部款額。{page_break}
事后,原本就很重視聲譽的精品商場主管人員聽說此事后,立即下令撤這個所謂的世界品牌服裝專柜,再頂級的服裝品牌,有了質量問題也不能這么蠻橫無理。
目前,服裝和鞋類之所以成為消費者投訴焦點,有多個原因,由于服裝和鞋類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部分廠家只顧眼前利益,偷工減料,大幅降低生產成本,以低價格來占領市場,導致服裝鞋類質量下降。還有是投訴出現糾紛后,需要進行檢測,以界定雙方責任,而檢測的時間和費用成本又使許多消費者“望而卻步”放棄檢測,造成投訴增多。
服裝不合格的問題總是那幾個:甲醛含量、pH值超標,染色牢度不夠,纖維含量和標識標注不符合國家強制標準等。服裝甲醛問題頻出,主要原因就是我國還沒有建立服裝產品市場準入制度,河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紡織品檢驗中心王雙華主任告訴記者,“這是一個嚴重的‘后門’。雖然服裝上市前必須送檢,但不是每批次都要送檢。上柜前,商場雖然要求企業出具檢驗單據,但不要求每批次產品都提供檢驗單據。這些都是監管缺位的直接表現,也最終導致知名品牌質量問題頻發。”
消費提醒
對消費者而言,要知道服裝一般分為優等品、一等品、合格品,標有合格品的產品與優等品、一等品是有質量差異的。不要一味迷信價格高的產品,“價高”未必“質優”,也不要迷信過分夸大保健功能的產品,服裝的主要功能是得體、舒適。在購買前要看清楚該服裝、鞋類享有怎樣的售后服務,并保存好購物發票或小票,盡量到信譽較好的商場、超市或專賣店購買,要注意仔細查看標識標簽和使用說明。
質監部門工作人員說:“品牌服裝屢屢出現‘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現象,與消費者對其一味的信任態度有很大關系。選購衣物在注重面料、款式的同時,要認準有國家頒發的職業健康體系認證的產品。注意從外觀和感受上把好關,那些聞起來有味兒、沒有相關標識、顏色過于鮮艷的服裝一定要謹慎購買。”
國際知名品牌出現一系列嚴重的質量問題,對崇洋媚外的國內消費者來說,無異于當頭一棒。希望那些盲目迷信外國品牌的人能趁此機會反省自身問題,學會“理性消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